ID: 22939030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课件

日期:2025-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14222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1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课件
  • cover
(课件网) 1839年,大清道光19年,也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黑暗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很多有志之士志不得伸,当时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离京南下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在往返途中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在315首日记体组诗中,这一年是农历己亥年,所以总题为《己亥杂诗》。这一大型组诗记述了诗人的对往事的回忆,与亲朋的交往;对政治的评论,对改革的渴望等,可以看成是一部用诗写成的回忆录。 龚自珍 jǐ hài 天干地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wù)、己、庚(gēng)、辛、壬(rén)、癸(guǐ) 地支: 子、丑、寅(yín)、卯(mǎo)、 辰、巳(sì)、午、未、 申、酉(yǒu)、戌(xū)、亥(hài) 甲午战争(1894年) 戊戌变法(1898年) 辛亥革命(1911年) 2022年(壬寅年) 公元纪年法 年号纪年法(帝王纪年法) 民国纪年法 古人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把天干和地支按一定顺序搭配,共60个组合,称六十甲子,如:甲子年、乙丑年等,其中红色字组合就是己亥年。 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被誉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龚自珍出身于世代官宦家庭。他和林则徐等人共同开启了抨击时弊,抗御外侮,通经致用的进步思想,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他的作品表现出深刻的进步思想,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作品以组诗《己亥杂诗》最为著名,小品文以《病梅馆记》最为著名。 认识作者 己 亥 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朗读诗歌 (xié)(xiá) (gōng) (jǐ hài)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诗人的马鞭。 吟:吟诗。 读懂诗意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诗人的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 诗人自喻。 读懂诗意 凋落的花朵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它可以化成春天的泥土来培育更多新的鲜花。 道光十九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中国,当时大清朝廷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即他辞官归乡。 再读背景: “浩荡”是浩浩荡荡,广大无边的意思,形容愁思无穷无尽;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而且富有动态,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心中愁绪翻滚而来。 此时此境,诗人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浩荡 赏析诗歌 白日斜 离愁 又以夕阳西斜为背景,更渲染出一种日暮途穷的伤感。 前两句写景叙事,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无边无尽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诗人辞官的决心之大。 赏析诗歌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写景叙事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落花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热爱大自然,即使落入尘土,也要化作春泥,培育新花生长。同时,又移情于物,以落花自比,表达自己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愿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甚至牺牲自己的一腔热情。 这两句诗后来用于赞扬老一辈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培养和爱护青年人耗尽心血的高尚情怀。 赏析诗歌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赏析这两句: 议论 抒情 这首诗写诗人辞官离京的感受,表达了自己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愿为国家贡献力量,甚至牺牲自己的一腔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