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9324

2025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8717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下,三下,学期
  • cover
2025年高三二模考试 历史试题 2025.0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是中原文化区及其两个核心区域分布示意图。这一演变脉络揭示出 图1 A.多元一体的文明发展趋势 B.分封制度取代部落联盟 C.中原文化区空间范围的扩展 D.各区域文明的相对独立 2.西汉时期,匈奴与西域诸国皆称中原人为“秦人”;东汉时新疆拜城《刘平国刻石》仍沿用“秦人”之称。这一现象佐证了 A.汉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B.秦朝的制度文化影响深远 C.丝绸之路促进民族交流 D.汉朝与匈奴对西域的争夺 3.据《宋会要》记载,熙宁十年(1077年),北方的郓州、德州、洛阳等十处,及南方的扬州、真州、杭州、苏州、福州等十三处所征收商税,合计占了全国商税四分之一以上。由此推论当时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工商业市镇兴起 C.海外贸易非常活跃 D.都市经济尤为繁荣 4.早在明末,徐光启已将赛先生引到中国门口。论“西学”与“洋务”,徐光启比林则徐和魏源早200年,比冯桂芬、李鸿章、王韬、张之洞和严复早了将近300年。据此可知,徐光启 A.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B.开创了中外文化会通的先河 C.促进了西方科技知识的传播 D.促成了中国传统科技的革新 5.19世纪70年代,清廷设立南北洋水师统辖沿海防务,旧有以近岸巡防为主的“内外洋”体系渐被“南北洋分防”取代,治理重心从“拱卫京畿”转向“南北联防”。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地方督抚借洋务扩张实权 B.传统海防向近代海防转型 C.陆权优先让位于海权优先 D.从闭关自守转向对外开放 6.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革命符号“赤旗”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识。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以“红旗”取代“赤旗”,在“赤卫队”基础上组建“红军”,建立“红色政权”。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 B.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 C.中国共产党注重舆论宣传工作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7.图2是1943年东北地区所产工矿产品产量及全国份额占比示意图。这表明 A.中国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 B.殖民统治下工业畸形发展 C.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 8.1956年北京服装展览会上,“布拉吉”(俄语连衣裙的音译)几乎占据了新款式的主导地位,成为当时服装界的焦点。尤其是在上海,“布拉吉”成为了热门商品。这一现象反映了 A.新中国整齐划一的着装需要 B.新时代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 C.经济的发展带动消费的升级 D.政治认同与时尚传播相结合 9.图3反映了2000~2019年中非经济外交、政党外交和军事外交占比的变化。中非关系的演变表明 图3 A.经济合作是中非关系主旋律 B.多边外交重要地位不断攀升 C.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果显著 D.中国多层次外交新格局建立 10.据学者研究,某古代文明始终强调三个主题:一是国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二是王权的稳定性和国王的合法性;三是与神庙和宗教节日密切相关的时间观念以及死后复活为最终目标的来世观念。这一文明代表性成就是 A.城邦民主制 B.佛教的创立 C.金字塔建筑 D.《汉谟拉比法典》 11.12~13世纪西欧某庄园账簿记载:“铁匠约翰为庄园修理农具获小麦2蒲式耳;纺织女玛丽缴纳亚麻布5码抵地租。”这一记录可直接用于研究 A.封建庄园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