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A组必备基础巩固 题组1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对“重庆谈判”这一当时的最大新闻,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的报道少、短,通常安排在新闻版的右下方,例如《毛泽东昨抵渝》这条消息,还不如《我驻沪宪兵队开始执行任务》的消息突出。这反映了国民党( ) A.攘外必先安内 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假和平,真内战 2.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而且是改良的……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愿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多数党派的赞成。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 ) A.未认识到斗争的必要性 B.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C.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期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题组2 全面内战的爆发与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3.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 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 4.下图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的社会现象,有民谣形容为“穿过马路二三条,米价已经跳三跳”。这反映了当时( ) A.社会上囤积居奇严重 B.百姓赋税负担沉重 C.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 D.官僚资本肆意盘剥 5.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用这句话可以概括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主动撤退而取得了战争胜利的典型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地点是( ) A.延安 B.北平 C.徐州 D.南京 题组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6.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提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该举措旨在( )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C.提高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D.确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7.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材料中的事件( ) A.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挫败了国民党全面进攻 C.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D.改变了国共兵力的差距 8.毛泽东指出:“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材料反映的是( )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进攻的序幕揭开 B.辽沈战役打响,将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C.邓小平开辟中原战场,领导淮海战役 D.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9.关于党的发展制度,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城市党的发展对象,主要应是产业工人,其次是手工业工人、店员和学生。强调把工人阶级中的先进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并适当控制农村党员的发展速度。这一规定( ) A.适应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促进民主革命取得全国胜利 C.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理论基础 D.确立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B组关键能力提升 10.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 300多次,占领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 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1.下图是张仃于1947年作的《美国救生圈也救不了性命》。该漫画( ) A.反映了人民解放军拉开了战略反攻 B.说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基本消灭 C.体现了国民政府反动统治危机重重 D.表明解放军基本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12.毛泽东说:“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