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在山西朔县峙峪一个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里,发现了一些加工精细的小石镞(如下图),据考证,这些小石镞是已知的最早的弓箭实物。这表明古人类( ) A.阶级分化越来越明显 B.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 C.已经具备了审美意识 D.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 2.大汶口文化遗址中的墓葬、房址等遗存,其中多数墓葬无随葬品,有随葬品的墓,随葬品的数量悬殊,少者仅一两件,多者百件以上。这表明当时( ) A.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B.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C.男性处于统治地位 D.贫富分化现象出现 3.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这反映了( ) A.龙山文化时代已有分封制 B.中国天文学发展历史悠久 C.中华文明起源于龙山文化 D.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 4.周代,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史料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郑子产作丘赋(军赋制度),国人谤之。这反映出该时期( ) A.统治者都很重视社会舆论导向 B.国人的意见左右了国家的决策 C.原始民主对当政者有制约作用 D.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的色彩 5.下表中记载均出自《尚书·周书》,这说明周初 ( ) 记载 出处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 《尚书·康诰》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A.民主观念已初现端倪 B.君权受到百姓制约 C.延续商朝的治国思想 D.民本思想已经萌发 6.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于葵丘会盟,周襄王派特使参加,送来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并免其跪拜礼,但齐桓公坚持恭行跪拜。这反映了( ) A.宗法等级制度已彻底瓦解 B.齐桓公以尊王来巩固霸业 C.齐桓公霸主地位尚未确立 D.周天子共主地位依然稳固 7.春秋三百年间大小千余次战事,造成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惨象,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但是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对这段历史却评价很高。他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能力和创造力的时期。”费正清认为的“活力、能力和创造力”源于( ) A.百家争鸣局面 B.各国纷纷变法 C.井田制的瓦解 D.铁犁牛耕出现 8.有学者引用商鞅变法“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轻视教化”“轻罪重罚”“监禁庶民”等措施,来证明其个人悲剧不可避免。该学者意在说明商鞅变法( ) A.峻法少恩,激化社会矛盾 B.废除井田,破坏传统体制 C.重农抑商,违背经济规律 D.严令分家,加重民众负担 9.“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10.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各家本质上“争”的是( ) A.国家的治理方略 B.国家统一的方式 C.国家最高统治权 D.单纯的学术问题 11.战国时期,各国在边界上修筑长城并建立军事要塞。秦灭六国后,除了保留燕、赵两国长城并加以连贯外,将内地长城与军事要塞全部拆毁。此举有利于 ( ) A.维护皇帝独尊 B.巩固国家统一 C.加强思想控制 D.扩大地方权力 12.秦朝在皇帝之下,设中央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并处理庶政,为此中央机构采用“三公九卿制”。其中为“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官职是 (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九卿 13.秦朝非常重视道路交通建设,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系统,西南开秦蜀栈道、云贵五尺道,向北修直道至九原郡,南开灵渠连通珠江、长江水系。秦朝的这些做法( ) A.开始了中国的路网建设 B.有利于巩固大一统中央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