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A组必备基础巩固 题组1 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约公元前3000年,印欧人进入青铜时代,有发达的畜牧业,驯养马、牛、猪、羊等,会使用马和马拉战车。他们的一支于公元前2千纪中前期进入小亚细亚,并在后来建立了国家。从中可以看出( ) A.生产力的发展为印欧人迁徙提供了前提条件 B.印欧人最早进入了青铜时代 C.印欧人以种植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D.印欧人迁徙冲击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2.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这次大迁徙引发了( ) A.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传播 B.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 C.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 D.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 3.印欧人迁徙前,西亚、南亚、南欧出现了零星的文明区域;印欧人迁徙后,印欧人建立了赫梯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等奴隶制大帝国。这说明民族迁徙( ) A.使世界进入了青铜时代 B.促进了奴隶制政权的产生 C.推动了古代文明的扩展 D.导致农业文明转向游牧文明 题组2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4.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印欧人开始了一千多年的大迁徙,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中国北方的匈奴也不断西迁。游牧民族不断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 A.战争失败 B.生存压力 C.气候变暖 D.文化交流 5.《汉书》载,汉初被匈奴占据的河西走廊“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经过汉武帝以后近一百二十年的开发,“河西殷富,带河为固”;西晋以后,该地区的农业逐渐衰退。这表明河西走廊的农业发展( ) A.深受农牧转换的影响 B.面临少数民族内迁的冲击 C.依赖基层社会的治理 D.取决于区域人口的增减变化 6.4世纪中叶,迁至中亚细亚西部的匈奴人,继续西迁。西哥特人为躲避匈奴的攻击,最终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其中士兵约二十万,连同家属及群众,人数在百万以上。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 A.成为罗马帝国灭亡根源 B.导致马拉战车技术出现 C.促成日耳曼国家的建立 D.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7.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B.中古时期确立了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统治 C.西欧封建制度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 D.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保留了农奴制 8.下图所示为东晋时期文学家迁出、迁入人数地域分布情况(单位:人)。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 东晋时期文学家迁出情况 东晋时期文学家迁入情况 A.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交流 B.政治形势影响社会文化发展 C.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D.佛道发展冲击儒学社会地位 9.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人口大量频繁地迁徙和流动,边疆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大量内聚,而汉民族则从中原往东北、西北和南方辐射。各族人民在住所、饮食、服饰、语言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发生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 ) A.彻底改变了人口分布格局 B.完成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 C.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目标 D.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生活 10.在历史学家吴于廑看来,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互动,构成世界范围内农业时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就中国历史来说,唐以后草原与中原农耕地区的互动更为广泛而深入。“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互动”对唐以后中国历史的影响最深远的是( ) A.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 B.民族交融更加广泛深入 C.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组关键能力提升 11.下表为某学者在研究古代历史过程中搜集整理的史料,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