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7课《溜索》课时练习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灌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huán。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fǔ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盘huán( ) fǔ( )望 蓦地(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万丈绝壁”中“绝”的意思是 ( ) A.断绝 B.穷尽;完全没有了 C.独一无二的 D.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4)第三段从 和 的感官角度,展现了峡谷的险峻。 2.综合性学习活动。 (1)阅读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5月30日,鹦哥大桥完成最后一段35米引桥现浇箱梁作业,标志着“鹦哥溜索改桥”主体工程完工进入最后的桥面铺装和防护栏施工阶段,预计6月底建成通车。“鹦哥溜索”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茂租镇鹦哥村与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龙泽镇混置料交界的金沙江上,距江面约260米,长约470米,有“亚洲第一高溜”之称。新建的“鹦哥溜索改桥”主桥与江面的垂直距离约200米,大桥全长385.5来,宽9米。目前,从茂租镇至鹦哥村的公路已建成,从白鹤滩水电站永久性大桥至鹦哥村的公路正在建设中,待鹦哥大桥正式通车后,村民不用再溜索出行,这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 答: (2)小明要把上面的新闻介绍给同学,又搜集了一些材料,整理时产生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云南昭通巧家县茂租镇鹦哥村地处乌蒙山区,对面是大凉山,山下是金沙江。[甲]由于过去不通公路,使村民出行得沿着悬崖走到山下,坐船渡过金沙江,再从江底爬到对岸公路上。1999年,村里十几户人家合伙修建了溜索,它除了独特的设计外,所处的高度达到了260米,宽470米,不仅是金沙江上最高的溜索,也是亚洲最高溜索,开始主要依靠人力推,后来村里通了电,溜索用上了电动机。因经济发展不上去,这里的村民大多外出务工。[乙]如今,村里只剩下不足400多人,大都为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和孩子。 [甲]处画线句中有缺少主语的问题,修改意见是: 。 [乙]处画线句中有不合逻辑的问题,修改意见是: 。 (3)小亮和爸爸看到这则新闻后,分别写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上联:溜索细钢绳彰拼搏力 下联: 上联:路通村寨产业兴 下联: 3.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拼音写汉字。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juān juān 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mò 地心中一颤,cǎn 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tàn 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 (2)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 ) (3)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 二、语言表达 5.下面是我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季羡林为自己书斋所绘的一幅画。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这幅画画面的主要内容(画中的文字不必介绍)。 (2)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怎样的志趣?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阿城的小说《溜索》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溜索(节选,有删减) 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