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一个能看透一切真相的智者、一个用笔写尽人世无常的伟人。今天,让我们一同品读《列夫·托尔斯泰》,感知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基础堂清】 班级举行“穿越时空,邂逅列夫·托尔斯泰”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走进大师】下面是小组成员拟写的人物文案,其中一些字词他拿不准,请你完善。 天眼———列夫·托尔斯泰 他脸黝黑,缺少光彩的皮肤藏污纳垢,却嵌着一双似含有一百只眼珠的眼睛。这双灰色的眼睛射出黑豹似的目光,这道xī利的目光好似钢刀,一旦对上便让人屏息敛声,心生胆怯。在这种入木三分的目光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他的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dào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mào无垠的宇宙。书桌前的他正jīn危坐,每一笔、每一画都透露出对文学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探索。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 (1)语段中的加点字应该怎么读 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①黝黑( ) ②藏污纳垢( ) ③屏息敛声( ) ④胆怯( ) (2)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xī利( ) ②微不足dào( ) ③广mào( ) ④正jīn危坐( ) 2【描述大师】小组成员围绕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的相关内容展开交流,以下是交流记录,请你补充完整。 小语:文中第8段写到“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那么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睛做了怎样的评价 小文:课文描写了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如①“ ———。这表现了他的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小诗:我认为他的眼睛② ,如“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小斐: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在于揭示他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如③“ ———。 【素养日清】 托尔斯泰的眼睛,即便是尘埃中的微粒,也难逃他锐利目光的捕捉。而黄旭华的目光,即便是科研路上的微小障碍,也难逃他敏捷思维的审视。请阅读下文,体会黄旭华的科研精神。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①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②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 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的造船系。 ③他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研制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的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④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⑤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是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研制难度很大但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核潜艇。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⑥为了艇上的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 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