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诗歌五首(二) 古代诗歌收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每一个诗人都像一本本心灵相册,等待着我们去打开,去走进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精神世界。 【基础堂清】 1【教材情境变式】评论小组发现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为此他们制作了如下表格,请你帮忙完善。 诗句 诗意 哲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① 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泰山,俯视群山而小天下。 ②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③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缤纷,不是无情飘洒,而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④ 【素养日清】 (一)阅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 2请描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杜甫的《望岳》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回答问题。 4对《望岳》《登飞来峰》这两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岳》是一首五言律诗,朗读时可以按二三节奏停顿。律诗讲究押韵,本诗的韵脚为“了”“晓”“鸟”“小”。 B.《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朗读时采用二二三节奏停顿。首句中的“千寻塔”重读,可强调诗人立足点之高。 C.唐诗《望岳》侧重写眼前所见之景,多实写,既写远望之景,也写近观之景,并在写景基础上进行抒怀。 D.宋诗《登飞来峰》侧重于实写,“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是王安石对登高所见日出景象的描摹。 5杜甫《望岳》中“阴阳割昏晓”中的“割”能否换成“隔”,请结合画面分析。 6如果将我们学过的登临诗组合建一个群,请你从下列诗中选两首组合,并给这个群起个群名(四个字),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望岳》 《登飞来峰》 《登幽州台歌》 《观沧海》 《独坐敬亭山》 (三)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回答问题。 7 小语想将这首诗拍摄成微电影,请你仿照示例,为颈联补写镜头脚本。 【地点】山西村 【人物】陆游、农家主人、村民 镜头一:诗人到山西村的农家做客,主人拿出丰盛的饭食和腊酒招待他,其乐融融。 镜头二:诗人在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然眼前柳暗花明,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镜头三: 镜头四:村民家门前,明月高悬。诗人乘着月色,拄着拐杖,轻轻叩开了村民家的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不亦乐乎。 8 有同学说,在默写“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中的“箫”时,常误写为“萧”。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用“箫”更合适。 知 识 卡 片 《通典·乐器》引《世本》:“箫,舜所造。其形参差象凤翼,十管,长二尺。”箫,古代用于宫廷雅乐边棱音气鸣乐器。 (四)阅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回答问题。 9“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析首句中“白日斜”的作用。 10学习《古代诗歌五首》时,老师教授了批注鉴赏法,请依照示例,完成批注鉴赏。 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批注: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雄心,寄寓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胸怀大志、不畏困难”的哲理。 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批注: (五)阅读顾况的《过山农家》,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顾况① 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①顾况: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间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