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教学设计 课题: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总议题:解锁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密码 一、教学目标 (一)政治认同: 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坚定文化自信,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二)道德修养: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特别是其中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坚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提升个人道德品质。 健全人格: 感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培养良好的人格特质。通过学习传统美德故事,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责任意识: 增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中华传统美德具体道德理念和规范的内涵。 (二)教学难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一)自学 质疑反馈 【学生活动】学生课前完成自主阅读教材,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反馈和学习困惑,以学定教。并结合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的要求,确定总议题和子议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二)展学 情境导入 【学生活动】 分享自己知道的与中华传统美德有关的成语故事。如负荆请罪、闻鸡起舞、程门立雪、岳母刺字、三顾茅庐等故事。 【教师活动】 向学生提问,引出中华传统美德的话题。 总结学生分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道德资源。 (三)议学 合作探究 子议题1:探源中华传统美德价值 【议学情境】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中的许衡不食“无主之梨”的故事,谈“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理解 【议学任务】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探讨故事为何至今仍广为传颂,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 【议学活动】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教师引导,总结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议学成果】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议学小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板书: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和作用) 子议题2:解读中华传统美德内涵 【议学情境】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栏目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解读。 【议学任务】探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议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理解。阅读“相关链接”,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议学成果】学生能够理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并认识到其是指导中国人做人、行事的重要准则。 【议学小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构成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议学情境】阅读教材“阅读感悟”栏目中的“墨悲丝染”典故。 (1)思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古文反映了怎样的传统美德? (2)岳飞的故事流传至今,他的故事体现了怎样的传统美德? (3)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议学任务】探讨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道德理念。 【议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道德理念的理解。 【议学成果】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道德理念的重要性,并愿意向有美德的人学习。 【议学小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道德理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板书: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价值) (四)拓学 迁移应用 【学生活动】使用地图标注本地美德传承地标(如家风纪念馆、孝贤祠堂),规划研学路线,通过人人通平台上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美德应用到现代生活中。总结学生讨论,强调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五)践学 知行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