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短文两篇 【经典永流传】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锦书】 【微赏】这两句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讴歌了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及牺牲精神。 一课一赏·志趣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陋(lòu)室 德馨(xīn) 苔(tái)痕 鸿儒(rú) 案牍(dú) 蕃(fán) 淤(yū)泥 亵(xiè)玩 隐逸(yì) 濯(zhuó)清涟 2.晓词义 (1)有仙则名 名: 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 灵: 神异 (3)斯是陋室 陋: 简陋 (4)惟吾德馨 馨: 德行美好 (5)苔痕上阶绿 上: 名词用作动词,长到,蔓延到 (6)谈笑有鸿儒 鸿儒: 大儒,指博学的人 (7)往来无白丁 白丁: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8)可以调素琴 调: 调弄,弹奏 (9)无丝竹之乱耳 之: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0)无案牍之劳形 劳: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 形体、躯体 (11)何陋之有 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 (12)可爱者甚蕃 蕃: 多 (13)濯清涟而不妖 濯: 洗 妖: 艳丽 (14)不蔓不枝 蔓: 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 枝: 名词用作动词,旁生枝茎 (15)香远益清 益: 更加 (16)亭亭净植 植: 竖立 (1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亲近而不庄重 (18)予谓菊 谓: 认为 (19)陶后鲜有闻 鲜: 少 (20)宜乎众矣 宜: 应当 3.写句意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答: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2)何陋之有 (倒装句) 答: 有什么简陋的呢 (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答: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答: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4.默名句 (1)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 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 。 (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 (3)孔子云: 何陋之有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记常识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刘禹锡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 称述功德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爱莲说》的作者是 周敦颐 ,字茂叔, 北宋 (朝代)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写作手法]“诸葛庐”是诸葛亮在南阳隐居住的草庐,“子云亭”是汉代词赋大家扬雄(字子云)的屋舍,两处居所早已闻名遐迩,作者在文中提到它们的用意是什么 答:作者将自己所居陋室与诸葛庐和子云亭相类比,表明陋室不陋,突出“德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点名陋室不陋。 2.[表现手法]周敦颐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答: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借莲的形象表现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 【难点突破】 [语言特点]《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答:《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理解【透】一点 类比显志趣 文章开头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 结尾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说明陋室可与古代明贤的陋室比美,进一步强调陋室不陋,进而以明贤自况,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答题【巧】一点 托物言志巧回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