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 (第2课时) 课题 9.3.2《撒哈拉以南非洲》 单元 九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设计上打破了传统区域地理的学法,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知识拆分并糅合在人文地理知识中。这样的安排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有利于学生对区域特征的整体把握。教材通过地图、图片、文字资料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以及人口、粮食与环境等问题。同时,教材还强调了人地协调观这一主线,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022新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归纳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综合思维】运用图表,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文化的影响。【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认识非洲发展中国家需要独立自主、因地制宜地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地理实践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以及运用资料说明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和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他们对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然而,七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尚有不足,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起来可能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创设情境,提供具体感知,借助形象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同时,还需要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说出该地区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说明成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区域认知素养。(重难点)2.运用相关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及其成因、弊端以及解决措施,培养综合思维素养。(重难点) 材料准备 教师查询最新的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中国助力非洲农业发展 观看视频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承转】旱灾频发,粮食短缺,很多人面临饥饿……这些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问题经常在新闻报道中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热带草原地区。【学习活动一】人口、粮食与环境【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76—P78,读图9.26和图9.27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读图9.26,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有的年份降水不足、收成不好,这与当地气候有何联系?(2)读图9.26,在降水不足的年份,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3)读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哪些特点?哪些地区增长率较高?想一想,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针对这些人口、粮食问题,非洲人民采取什么应对措施?【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有广大的热带草原气候,旱雨季分明。如果降水延迟到来或不足,就会发生旱灾,造成粮食减产和牲畜死亡,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②(略)③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更高,达到2.4%。④人口增长过快的不利影响:粮食供应不足、砍伐森林、过度放牧、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⑤近年来,该地区许多国家意识到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开始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