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章 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 模块综合微评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 A. 1 mol Si晶体中含有2 mol非极性键 B. 基态Si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C. SiHCl3的空间填充模型为 A A. HF中的共价键为s-pσ键 B. H2O、SiF4均为极性分子 C. SiO2晶体为分子晶体 D. 基态氧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A 解析:H只有s轨道,F最外层为2p轨道,则HF分子中的共价键是由H原子的1s轨道和F 原子未成对电子的2p轨道形成的s-pσ键,故A正确;水分子为角形结构,正、负电荷 重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SiF4为正四面体形结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属于非 极性分子,故B错误;二氧化硅晶体是硅原子与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属于共价晶 体,故C错误;基态氧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4,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为 ,故D错误。 A. 价电子排布为3d104s1的元素位于第4周期ⅠA族,是s区元素 B. SO2分子和O3分子的空间结构均为角形 D. 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分子的稳定性好,高温下也很难分解 B AgBr Na3[Ag(S2O3)2] Ag2S Ag+SO2 A. Na3[Ag(S2O3)2]晶体中所含的作用力只有离子键、配位键 D. 副产物SO2的键角小于120°的原因:SO2分子中S的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 作用使键角变小 A A. 该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均为sp2 B. 分子中所含元素的电负性O>C>H C. 基态氧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8种 D. 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B 解析:由题给结构简式可知,该分子中碳原子除—CH3上采取sp3杂化之外,其余碳原 子的杂化类型均为sp2,A错误;根据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增大可知,电 负性:O>C,碳氢化合物中碳显负电性,H显正电性,故分子中所含元素的电负性: O>C>H,B正确;O是8号元素,核外有8个电子,基态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4,共占据5个不同的轨道,故基态氧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5种,C 错误;由题给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该分子结构不高度对称,正、负电荷重心不重 合,故为极性分子,D错误。 A. SiCl4分子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B. N-甲基咪唑分子中有σ键和π键 C. M2+中Si的配位数为6 D. 咪唑环中的碳原子杂化方式为sp2 A 解析:SiCl4分子中的氯原子半径较大,电负性较小,不能形成氢键,A错误;单键为 σ键,双键中有1个σ键和1个π键,故N-甲基咪唑分子中有σ键和π键,B正确;由题图 可知,M2+中Si为+4价,故中心Si原子与Cl之间,与N原子之间均形成配位键,故其 配位数是6,C正确;由N-甲基咪唑的结构简式可知,双键碳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 3,杂化方式为sp2,故D正确。 选项 实验事实 理论解释 A 金刚石比晶体硅熔点高 碳原子半径比硅原子半径小 B 白磷为正四面体分子 白磷分子中P—P的键角是 109°28' C I2在H2O中的溶解能力比I2在CCl4中的溶解 能力小 “相似相溶”原理 D 对羟基苯甲醛( ) 比邻羟基苯甲醛( )的沸点高 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 键,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 氢键 B 解析:碳原子半径比硅原子半径小,C—C键长比Si—Si 键长短,则键能更大,故金 刚石比晶体硅熔点高,故A正确;白磷为正四面体分子,白磷分子中P—P的键角是 60°,故B错误;I2、CCl4均为非极性分子,H2O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可知,I2在H2O中的溶解能力比I2在CCl4中的溶解能力小,故C正确;对羟基苯甲醛形 成分子间氢键,形成分子间氢键可提高物质的熔、沸点,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 键,形成分子内氢键会降低物质的熔、沸点,则对羟基苯甲醛( ) 比邻羟基苯甲醛( )的沸点高,故D正确。 A. Ru配合物中第2周期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 B. 如图结构的吡啶环( )中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