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暨市2025年5月高三适应性考试试题 语文学科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 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阅读 (一)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明明在网上刷了大量信息,却仍觉得内心空虚,甚至备感焦虑?2024年牛津年度热词一脑腐(Brainrot) 就反映了这种状况。据报道,过去一年间,“脑腐”的使用频率一度激增230%。 今天,网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手机几乎成了人体的“数字化器官”, 时不时刷刷手机、点点屏幕,已是大多数人无意识的肢体动作。碎片化的浏览模式的确丰富了娱乐生活, 可当日常被大量琐碎又低质的内容填满,时间不经意间被按下“快进键”,“空虚寂寞冷”之感便屡屡袭 来。“信息污染综合征”“社交媒体倦急”“数字疲劳”“信息过载”等新词、热词层出不穷,也印证着 大众的不适与焦虑在蔓延、加剧。用牛津大学教授的话说,“脑腐”正是“我们生活时代的症状”。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人均单日触屏时长为435分钟,接近理想的睡眠时间。人们已经 习惯了每天在各大平台间来回切换,浏览新闻、刷短视频、点餐购物、互动点赞,每个平台的功能与内容 各有侧重,指尖滑动中,用户也在切换粉演的不同角色。可正如肠胃接受不了暴饮暴食,人的大脑同样不 是没有容量上限的“无底洞”。更何况,网络上的信息本就真真假假、垃圾甚多,编造的短视频刷本频繁 收割情绪,算法加剧着偏听偏信的“信息茧房”…正如很多人吐槽的,手机刷得越来越多,获得的倒好 像越来越少了。 某种程度上,人类史也是一部“信息发展史”。追求便捷高效的信息传播,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由 此引发了一轮又一轮技术升级、媒介更替。而眼下兴起的AI浪潮,也正逐渐渗透生活各个领域,“润物无 声”改变着未来的信息传播格局。身处智能爆炸的年代,有人曾预言,理论上未来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吸 收到的信息、真实需要的信息,三者之间的鸿沟正不断扩大。普通人如何在网络这片“信息汪洋”中汲取 养分?重返“原始时代”并不现实,真正要做的是学会同芜杂的信息共处,尽可能保持独立思考、深度思考 的能力。另外,适当“戒断”、刻意留白,未尝不是疗愈自我的解药。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技术进步带来了太多,可能也带走了太多。“从前慢” 已不可追,但无论到什么时候,“人”才是自己的主人,找回专注,方能守住内心的安宁。 (摘编自《今天的你,“脑腐”了吗?》) 材料二 信息民主化的理想图景下,暗藏着认知代谢系统的全面失调。琳达·斯特恩团队的跨文化研究显示: 在个性化推荐系统主导的环境下,被试者对异质信息的主动採索意愿下降63%,信息筛选时长缩短至1.2 一低于人类完成基础价值判断所需的神经反应时间(18秒)。日本认知科学研究所的脑成像实验更 触目惊心:当受试者连续浏览算法推荐内容3小时后,其前额叶皮层葡萄糖代谢率降低22%,相当于轻度 语文试题第1页(共9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