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0765

第十章 西半球的国家(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地理下册

日期:2025-05-17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7380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十,地理,七年级,学期,年下,2025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章 《西半球的国家》 一、单元主题 二、单元目标与内容 三、单元知识框架 四、单元内容情境设计 五、单元教学评价 六、教学反思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为“西半球的国家”。 核心主题:本单元以“西半球的国家”为载体,聚焦美国与巴西两个具有典型性的国家,构建“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的地理认知框架,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反作用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 美国与巴西虽同处西半球,却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美国依托温带大陆性气候与广阔平原发展出高度机械化的农业,凭借资源与科技优势成为工业强国;巴西则在热带气候与高原平原的组合中孕育了独特的农业结构,在雨林保护与工业化进程中面临人地关系的严峻挑战。二者的对比分析,既能凸显“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也能展现“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议题。 本主题不仅关注“是什么”的知识传授,更强调“为什么”的原理探究与“怎么办”的策略设计,帮助学生形成“用地理眼光观察世界,用地理思维分析世界,用地理方法改造世界”的核心素养。 二、目标与内容 2.1 大单元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七下地理的学习已掌握大洲与国家地理的基本分析框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能识别常见地形区、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对“农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有初步认识,可分析单一要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七年级学生具备基本的地图阅读与分析能力,能从等高线图、气候直方图中提取地理信息。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简单的探究任务,但在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复杂人地关系论证上仍需引导。学生对美国、巴西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如美国好莱坞、巴西足球、亚马逊雨林),但缺乏对其地理环境与发展模式的深层理解。 2.2大单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美国和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与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教学难点:美国和巴西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工业,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2.3 核心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能准确描述美国、巴西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邻国)、地形气候特征及分布规律。掌握两国人口、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综合思维:分析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对农业带分布、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理解人地关系矛盾(如巴西雨林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冲突)的形成机制。 (3)人地协调观:认识美国多元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巴西热带雨林的生态价值及保护意义。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地理观念。 (4)地理实践力:能绘制两国地形剖面图、农业带分布图,设计雨林保护方案。通过数据分析、小组辩论等活动提升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2.4 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涵盖是西半球的地区和国家。那里拥有壮观的自然景观、多元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在本章,以美国、巴西为例,学习认识国家的下列内容: 1.如何描述美国、巴西的地理位置 2.美国、巴西有哪些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3.美国、巴西人文地理主要有哪些特点 这些特点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4.美国、巴西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5.美国、巴西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有哪些联系 6.巴西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对其他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7.巴西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2.5 单元整体设计构想 以 “地理探险家的西半球日志” 串联 4 个课时,通过解决真实地理问题驱动学习。 2.6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安排4课时,具体如下: 第一课时:Tom 与 Jerry 的美国城市冒险 ——— 解密美国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 第二课时:美国关税政策背后的农业与工业密码 ——— 分析农业带与工业区布局。 第三课时:中国大豆进口为何依赖巴西?——— 探究巴西自然环境与农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