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1547

湖北省鄂东南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406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5月,试题,语文,模拟,联合,湖北省
  • cover
湖北省鄂东南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模拟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美学精神”的重大命题,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摘自中共中国文联党组《让文艺点亮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材料二: 1913年,鲁迅先生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阐述了美术的目的与致用是“可以表见文化”“可以辅翼道德”“可以救援经济”。1928年6月,蔡元培先生在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公布的《国立艺术院组织大纲》中强调:“这个学校有三个任务:一是培养专门艺术人才;二是倡导艺术运动;三是促进社会美育。”在民族危难之际,作为革命家与教育家的蔡元培先生,将目光聚焦到新人的养成,聚焦到人之生活的建设,希望以美育代宗教,要以纯粹的美唤醒人心。 近百年过去了,我们的美育无论是知识上的扫盲,还是美学上的提升,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社会美育的意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美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是修养之学,更是创新力量,需要以艺术创造、文化创新、社会美育来塑造民众的审美情趣,使之成为一种推动社会创新、实现共同富裕的能量。 美育是人文教育,面对的是人的精神和文化世界。当前,美育仍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中的相对薄弱环节。总体上,我们还应围绕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华美育精神,加强对其历史生成、独特观念、丰富形态的深度研究,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内涵,用中华美学和美育精神滋养青年一代:同时充分发挥美育的主导作用,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引领青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之美。 (摘自金一斌《以美育人 以美成人》) 材料三: 主持人:美育之实古已有之,经由审美、美育的人类活动成果也深刻反映着时代美学的发展脉络。请结合中华美育传统和发展脉络谈谈中华美育精神中包含哪些重要内容? 王德胜:第一,突出本性涵养,强调培养良善之心,提升人的现实德性。在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美”包含着人的德性。孔子不仅主张“成人之美”,而且强调“《诗》可以兴”,即由美育而最终达致“成于乐”的本性涵养目的。中国古代乐教思想中包含了许多有关本性涵养的要求,《乐记》就明确肯定了音乐在感发人心、培养道德情感方面的特殊作用。而老子的“为无为”,强调涤除贪欲、成见和机心,同样体现了对人的本性涵养能力的极端重视。 第二,强调人格美培养,追求人格美的辐射效应。儒家的“君子”“圣人”,道家的“至人”“神人”“真人”“圣人”,都是有着特殊人格魅力和审美效果的理想型人格。孟子将人格修养归为“善”“信”“美”“大”“圣”“神”等由低到高、由内往外、由己及人的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