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2537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343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
  • cover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 (2分)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时,我们了解到很多关于物候的知识。下面是部分物候现象的描述,请找出表述错误的一项(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末夏初的景象,此时梅子成熟,阴雨连绵。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度不同,气温差异明显。 C.大雁南飞预示着天气即将转暖,春天即将到来。 D.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迁徙等都属于物候现象。 2.(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1)在《壶口瀑布》中,我们领略到了黄河奔腾的磅bó( )气势。 (2)河水从高处pēn( )泻而下,涛声震耳欲聋,如千军万马奔腾怒吼,那飞溅的水花似一颗颗璀璨的珍珠。 3.(2分)在学习游记单元时,同学们对一些句子进行了赏析,请找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 、死亡”(《鼎湖山听泉》),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泉水的丰富内涵,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B.“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安塞腰鼓》),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安塞腰鼓强大的气势和力量,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C.“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社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航船”比作“大白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表现了孩子们欢快的心情。 D.“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斗折蛇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溪的形状,“明灭可见”从视觉角度写出了小溪的蜿蜒曲折。 4.(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是:“_____,_____。” (2)《望洞庭湖赠张承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 (3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动衬静,营造出万籁俱寂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 (4)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现大自然山水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 5.(3分)八年级(1)班计划开展一次“背起行囊走四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在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旅行经历,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分享,请你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使上下文连贯。 旅行是一场奇妙的经历。在黄山,我领略到了奇松、怪石、云海的壮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苏州园林,我欣赏到了亭台轩榭的精巧布局,体会到了江南水乡的温婉细腻;_____,_____,_____。 6.(3分)下面这段文字中存在一些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①通过这次旅行,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②在旅行中,我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 - 8题。(4分)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7.(2分)这首诗颔联中“_____”和“_____”两个字用得精妙,描绘出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奇妙景象。 8.(2分)这首诗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 - 13题。(14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 A)。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