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5334

4 乡愁 同步练(含答案)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2810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乡愁,同步,答案
    4 乡 愁 考点一对一 诗歌意象的分析 典题示例 《乡愁》中,诗人为什么要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来表达乡愁?                    【答案】①诗人把无形的乡愁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种事物,这四种意象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乡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了不同的寄托物,这使不同时期的乡愁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②表现了不同人生阶段乡愁的内涵;③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指点迷津 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可感的客观物象。它不只是事物的客观形象,而且是蕴含着主观思想情感的形象。解答这一类题目首先应分析诗歌中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再分析诗歌中选用这种意象的依据及其表达作用。 小试身手 本课第12题。 @基础夯实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B ) 清明是①海峡(hǎi xiá)两岸共同的节日。清明节期间,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到祖先亲人的②坟(fénɡ)前祭奠,表达对③逝者的哀思。王威先生在母亲的墓前摆放了近60年里收藏的几万张邮票,每一张邮票都④凝聚了老人的心血,寄托了老人对海峡对岸亲人的思念。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坟”应读“fén”。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白露刚过,走进古村镇,但见小巷    ,石板路上辙痕道道,清水墙上苔痕    ,老人们坐在门前谈论家常,孩子们在小巷中嬉戏玩耍。推门而入,阳光从天井    ,老屋的过往,似乎穿透这时光,在向你    。一缕乡愁在心中升腾、荡漾…… A.异曲同工  点点  洒入  倾泻 B.曲径通幽  斑斑  洒入  倾诉 C.曲径通幽  点点  射入  倾泻 D.异曲同工  斑斑  射入  倾诉 【解析】“异曲同工”指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曲径通幽”指弯曲的小路通到风景美丽的地方。根据前面的“小巷”,可知第一空应选“曲径通幽”。“点点”指形容小而多。“斑斑”指形容斑点很多。苔痕在墙上形成了斑点,可知第二空应选“斑斑”。第三空处形容阳光分散地落在老屋各处,应选“洒入”。“倾泻”指(大量的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倾诉”指完全说出(心里的话)。第四空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老屋当成人来写,它仿佛会向人诉说。第四空应选“倾诉”。故选B。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酸奶作为人们的日常饮品,含有丰富的乳酸菌、蛋白质、钙、多种微量元素等大约十几种营养成分。 B.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品味,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 C.“连锁便利店售药”这种销售模式将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24小时日常急需用药的多元化。 D.绣娘陈英华用针线勾画“星河光影”,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荣誉面前,她十分淡然:“要能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创新和传承。” 【解析】A.重复赘余,应删掉“大约”。C.成分残缺,应在“多元化”后加上“需求”。D.语序不当,应将“创新和传承”改为“传承和创新”。 4.“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过来。”这一句话在编辑下面语段时被遗漏了,请问放在哪一处最合适?( D ) 炊烟是故乡最美的一张名片。①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②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③最后消散无踪。④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这句话描写的是炊烟彻底散去的时候村里的景象,由“最后消散无踪”可知这句话应该放在④处。故选D。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D ) A.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