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情趣理趣 21 《庄子》二则 【经典永流传】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锦书】 【微赏】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写出一个风起而飞、直上九天,风歇而落、震荡大海的大鹏,是自信进取的象征。 一课一赏·逍遥自在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徙( ) 北冥( ) 鲲( )鹏 抟( )扶摇 尘埃( ) 濠( )梁 鲦( )鱼 2.晓词义 (1)北冥有鱼 冥: (2)其名为鲲 为: (3)怒而飞 怒: (4)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运: (5)南冥者,天池也天池: (6)水击三千里 水: (7)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 (8)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9)野马也 野马: (10)其正色邪 其: (11)亦若是则已矣 是: (12)安知鱼之乐 安: (13)固不知子矣 固: (14)子固非鱼也 固: 3.写句意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省略句) 译文: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判断句) 译文: (3)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文: (5)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4.默名句 (1)北冥有鱼, 。 (2)鹏之徙于南冥也, , , 。 (3)是鸟也, 。 (4)天之苍苍, 5.记常识 (1)庄子,名周,宋国蒙人, 时期哲学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 》。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1. 2. 【重点探究】 1.[理解形象]如何理解《北冥有鱼》中的大鹏形象 结合文中关键句进行分析。【深】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鹏的形象,具有以下特征:“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写出了鹏的硕大无比,力大无穷;“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击”“抟”等动词生动传神,描写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突出了其特点是善借长风、志存高远。庄子笔下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评价人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从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你最欣赏哪个人物 请说明理由。【巧】 示例一:我更欣赏庄子。因为他机智灵活。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最终让惠子哑口无言,占了这场辩论的上风。 示例二:我更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态度。 【难点突破】 [感悟中心]《北冥有鱼》描写大鹏飞腾气势的壮观,阐明了怎样的道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说他知道“鱼之乐”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 《北冥有鱼》描写大鹏乘着旋风飞上九万里高空,并飞向南海。就连野马般奔腾的雾气,飘浮的尘埃,都是由生物用气息吹动的。背部几千里之大的大鹏又怎能不借助风力呢 因此阐明了“万物皆有所恃”的道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外化,反映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知识【深】一点 文学中的“大鹏” 大鹏的形象往往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观,力大无穷。这种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表达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同时也寓意着力量、自由和追求理想的精神。 答题【巧】一点 四妙招悟形象 1.从文中现有的关键词句出发,“选词”概括。 2.从人或物所做事入手,“因事”知人识物。 3.根据描写人或物的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