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自然之旅 17 壶口瀑布 【经典永流传】 壶口(节选) 清·崔光笏 禹功疏凿最先经, 一线奔流若建瓴。 石堑横分薄烟雾, 天瓢倒泻吼雷霆。 【锦书】 【微赏】“薄烟雾”增添了瀑布的神秘感和朦胧美,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富有诗意。用“天瓢倒泻”来形容瀑布的水势之大,气势磅礴。而“吼雷霆”则进一步突出了瀑布的声势,让人感受到瀑布的震撼和力量。 一课一赏·雷霆瀑布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告诫( ) 推搡( ) 漩涡( ) 助记 寒噤( ) 出轧( ) 汩汩( ) 怒不可遏( ) 2.明字形 shà( )时 驰chěnɡ( ) 辨析 yū( )回 zhèn( )耳欲聋 警示 湿lù lù( )( ) 深不可cè( ) 3.晓词义 (1) :纵马疾驰;奔驰。 (2) :深得无法测量,形容很深。 (3)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4)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4.记常识 本文是梁衡写的一篇 (体裁),属于散文的一种,以记叙旅途见闻为主,并适时表达作者的情感。 助记 “xuan”音字不同 解放军战士迎着旋(xuàn)风跳进波涛汹涌的大河,河水打着漩(xuán)儿,一次次扑向他们。 辨析 “甹”字有别 聘:聘请、定亲。常用词“招聘、聘礼”。 骋:纵马向前奔驰。常用词“驰骋”。 警示 “震”“振”不同 震 振 震动,受到外力影响而颤动 摇动、挥动 侧重于描述植物或其他无生命、没知觉的物体或现象 侧重于描述人或动物 多为被动 多为主动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修辞手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巧】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枯水季的黄河水奔涌而来的壮阔气势,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词语妙用]下面句中加点字如果换成“落”和“响”好不好 试分析表达效果的差异。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不好。“跌”突出了河水落下去的迅疾气势,富有动感,“落”不能鲜明地体现速度之快。“闹”将河水人格化,既能传递出声响,也更张扬着活力,语言生动活泼,“响”仅仅表声音,没画面感。 【难点突破】 [观察角度]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内容做具体分析。【清】 作者采用定点观察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作者先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因,景物特点是“奇”;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景物特点是“雄”。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而下,“跌”入龙槽,碎为水雾,景物特点是“险”。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最后,视线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景物特点是“震撼人心”。 【读写联动】 《壶口瀑布》描述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节的特点,从不同角度细腻描写,融入感情和思考。试用本课学到的写法,选择一处美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至少用两种修辞。【妙】 示例一:春天来了,壶口瀑布上游冰雪开始消融,冰凌不时漂浮而下,汇聚在壶口瀑布上游宽阔的河道里,继而倾泻跌下,声似炮轰雷鸣,如山崩地裂,激起玉屑冰晶,四处抛洒。到了秋天,秋高气爽,登高远望,日出之时,瀑下烟雾折射成道道彩虹,环跨天穹,色彩缤纷,被人们称作“壶口秋风”。而当大雨滂沱,或阵阵秋雨之后,壶口瀑布若黄龙腾云驾雾而来,只见风雨烟雾,弥漫天空,天地水三体一色。不同的季节,壶口瀑布呈现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