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素养评估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某校组织开展以“以和为贵,和谐共情”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品“和”文化】 (2024·永州期末改编)开放包容,交流融通。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中国文化chónɡ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意涵丰富。在文化的冲击 (①碰撞 ②碰触)中,只有”和”才能使其相互协调、生生不息。“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 (①准备 ②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 在浩繁的汉字中,“和”字结构简单,人人识得,但它却意境深远、包罗万象。心胸豁达、互相谦让,个人才能和乐,邻里才能和睦;开放包容、交流融通,社会才能和谐,世界才能和平。“和”不仅体现出我国古人处理邦国关系的智慧,但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愿望。 “和”是和谐,人类文明因丰富多彩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和”是平等,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 (①障碍 ②阻挡);“和”是包容,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chónɡ( )尚 心胸豁( )达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将“处理邦国关系”前加“在” B.删除“不仅” C.将“但”改为“而且” D.将“维护和平”调至“爱好和平”的前面 【悟“和”内涵】 (2024·株洲期末改编)和谐社会,幸福生活。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5题。 材料一———和”在今天仍是一条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标准。社会生活的变化、复杂化使得人与人之间发生各种不和,不和就会产生分歧,有了分歧就会引发摩擦,摩擦导致矛盾,矛盾激化就会导致争斗。 材料二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准和生活质量,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反面影响和危害。空气污染、资源枯竭,人与自然的矛盾愈加突出,因此要用“和”的理念来整合人们的思想意识,指引人们改掉错误行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材料三 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教育……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竞争。人与人之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现代社会鼓励正当竞争,鼓励通过正当竞争调动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材料四 做人应力求“和”,而不力求“同”,要和却又不同。主张“和”,不是要求人们都抱成一团,讲求一团和气,无原则立场地退让和自谦,而是为了追求一种进取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工作上的互帮互助的气氛和对人对己宽宏大度的心态。 4.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社会生活的变化、复杂化使得人与人之间发生各种分歧,不和会引发摩擦,产生矛盾。 B.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必定造成空气污染、资源枯竭,人与自然会产生不可协调的矛盾。 C.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应当正当竞争。 D.做人应力求和而不同,追求进取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人对己宽宏大度。 5.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以和为贵”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4分) 答: 【诵“和”诗文】 6.吟咏诗文,品味人生。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中官吏与百姓失和,社会动荡,人民苦不堪言。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描写出家庭的贫困与孩子不好的睡相,使一家人的生活雪上加霜。 (3)《卖炭翁》中“ , ”写出卖炭老翁自身面临的情况与心愿失和,更加体现出老人的可怜。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吃自热食品,请保持正确“姿势” 近来,自热食品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