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7076

20 谈创造性思维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2788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创造性思维,同步,练习,学生,答案
    20 谈创造性思维 考点一对一 议论文论据的概括及作用分析 典题示例 《谈创造性思维》一文选用了哪些材料作为论据?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用选择不同的图形都可以成立的事例,引出论点“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②列举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创造性思维在于不断运用新知识、探求新事物的意识和态度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③列举罗兰·布歇内尔发明游戏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创造性是思维在发明创造中的作用。④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论,说明有创造力的人和没创造力的人的区别,使论证更具权威性。 指点迷津 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事实必须确凿可靠,有代表性。道理论据包括哲学大家关于社会科学的正确论述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此外,正确反映自然规律和人类生活经验的名人名言、谚语、格言等,也属于道理论据。在中考中还常常出现根据观点按要求补充论据的题目。 小试身手 本课第13题、第14题。 @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A.模式(mó) 渊博(yuān) 创意(yì) 孜孜不倦(zī) B.汲取(xī) 压榨(zhà) 恭喜(ɡōnɡ) 持之以恒(hénɡ) C.机械(jiè) 路径(jìnɡ) 精通(jīnɡ) 根深蒂固(dì) D.探求(qiú) 典型(xín) 光凭(pínɡ) 锲而不舍(qiè) 【解析】B.汲取(jí)。C.机械(xiè)。D.典型(xínɡ)。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B.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健,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C.通过对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的调察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富有创造力的人,大都比较自信。 D.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校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解析】B.关键。C.调查。D.行之有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C ) A.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不言而喻。 B.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可以锲而不舍地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盗墓贼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挖通了41米的暗道直通古墓葬。 【解析】A.不言而喻: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此处用错对象。B.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此处不合语境。C.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D.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此处褒贬误用。故选C。 4.下列语段的画线句中,有语病的一处是( D ) ①提问法是培养速读能力的有效方法。②在培养速读能力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要学生迅速阅读后解答。③在老师提问之外,我们如能自己提出问题,就更好了。但是,④我们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决定着我们提出的问题有无价值、是否得当。反复练习就可以培养自己的速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D.一面对两面,应改为“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与否”。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B )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    ,    ,    ,    ,    ,广大科技工作者只有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②当今时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