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8190

【中考押题卷】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高频易错考前冲刺-古诗词赏析(含解析)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832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中考,解析,赏析,古诗词,冲刺,考前
  • cover
2025年中考语文高频易错考前预测:古诗词赏析 一.古诗词赏析(共20小题) 1.(2025 浙江模拟)阅读回答问题。 诗歌内容 晓发 【唐】贺知章 江皋①闻曙钟,轻枻②理还舼③。 (A)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注】①江皋(gāo):江岸,江边。②枻(yì):船舷或船桨。③舼(qióng):指一种小船。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B)照日秋云迥①,浮天渤澥②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注】①迥:远。②渤澥: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情感理解 (1)同为描写钱塘江的风光,两位诗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推荐语撰写 (2)你想借诗文宣传钱塘江的美丽风光,请从A联或B联中选择合适的一联,向浙江省文旅部门推荐,并阐述理由。 2.(2025 港北区校级模拟)古代诗歌阅读。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对诗作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经科举进入仕途,在抗元战争中度过了四年,意在暗示自己久经磨练,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不怕。 B.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先写个人坎坷的人生经历,后写国家面临的巨大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悲叹。 C.颈联巧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带有感彩的地名,渲染诗人对过去时局的忧惧不安和眼下的伶仃之感。 D.尾联以磅礴的气势,收束全篇直抒胸臆,抒发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也表现了诗人民族气节。 (2)请你谈谈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死观的理解,并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进行阐述。 3.(2025 浏阳市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金城北楼① [唐]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④。 为问边庭更⑤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天宝十一年秋,高适经人引荐,如愿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充任掌书记。此诗作于诗人赴任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今甘肃兰州。②磻溪老:指姜太公吕尚,姜太公垂钓于渭水,而后获得重用。③体道,指体悟道理。④塞上翁:即塞翁,塞上老翁通达世事,不为眼前的祸福得失而悲喜。⑤更:经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登高所见,晴空丽日山水如画。秋天的金城及其周围山川一派壮丽的景象。 B.诗中“满”“胜”二字,都是饱含感情的笔墨,倾注了诗人对金城秋色的赞美之情。 C.颔联“湍上急流”“城头残月”描绘出水急月静的画面,视角切换自如,风格明快苍劲。 D.颈联用典,诗人用“吕尚”与“塞翁”的典故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前程的迷惘与悲观。 (2)《边塞诗魂》摄制组来到兰州,想根据这首诗拍摄一段解说视频,请你完善下面拍摄脚本。 画面内容 画面声音 全诗表达的情感 首联 晴空下的北楼、浩荡的流水、连绵的山峰。 河水流淌的潺潺声 对金城秋色的赞美 ③    ④    颔联 ①    急流似箭离弦的响声 尾联 荒凉的边塞 ②    4.(2025 费县校级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忆昔日在江汉做客时与友人相聚饮酒的欢乐场景,“每醉还”体现出两人情谊深厚。 B.颔联以“浮云”“流水”作比,“浮云”象征漂泊不定,“流水”暗示时光流逝,形象地写出了分别之久。 C.颈联写此次重逢,两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