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3章 第3-4节单元学习评价(教师版) (满分100分,作业时间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做甲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乙实验中最后天平不平衡,此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C.丙实验在敞口容器中进行仍成功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该反应不消耗气体也不产生气体 D.进行丁实验时,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玻璃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理论上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 【答案】D 【解析】 A、甲实验,若红磷的量不足,剩余的氧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影响,天平都保持平衡,故A正确; B、乙实验,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由于产生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减小,所以最后天平不再平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B正确;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此反应不消耗气体也不生成气体,所以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 D、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由于镁条与氧气结合产生氧化镁质量增加,故生成物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故D错误。 2.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C.1g氢气和1g氧气反应能生成2g水 D.煤燃烧后灰渣质量小于煤,也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答案】C 【解析】 A、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改变; C、1克氢气在1克氧气中充分反应后,氧气有剩余,不能生成2克的水; D、煤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部分进入扩散到空气中,所以质量变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如图所示是磷与氧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表示磷原子,“”表示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虚线框中应该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后有4个磷原子和10个氧原子,反应前有10个氧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虚线框内应有4个磷原子。故选D。 4.关于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 表示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需要在点燃条件下进行 B.氢气和氧气参加反应,生成了水 C.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及生成的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2:1:2 D.2 份质量的氢气和 1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 份质量的水 【答案】D 【解析】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的,故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故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及生成的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2:1:2,故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36份质量的水,故错误。 5.在化学方程式aC2H6+bO2mCO2+nH2O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m=a B.3a=b C.3m=2a D.2b=2m+n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配平可得:a=2,b=7,m=4,n=6。 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此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是反应物 B.x的值为20 C.乙是此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生成2g甲,需消耗30g丁 【答案】A 【解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4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