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8285

【高考押题卷】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高频易错考前冲刺-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1410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考,解析,运用,语言文字,冲刺,考前
  • cover
2025年高考语文高频易错考前冲刺: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0小题) 1.(2025 吉林二模)叶嘉莹教授曾讲过“字从音出,字从韵出,诗词是伴随着吟诵自己跑出来的”。古人读书,往往“先自吟诵,声振左右”“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吟诵曾是汉语诗文传统的诵读和教学方法,包括“吟”和“诵”两种主要方式。“吟”是将古诗文的语音长短有致地延长,①_____,所以有人将其称之为“吟唱”。“诵”是在口语基础上强化语音张力和节奏感,产生一种抑扬顿挫的效果。吟诵之所以成为古人喜爱的诗文口传方式,主要是基于两点:②_____;二是古诗文本身所具有的节奏韵律。通过汉语四声音调的高低和发声的长短,再配合古诗文本身内在的节奏韵律,自然就会形成具有优美旋律的声音形式。而这个声音形式③_____是无法体现的,只有通过有声的吟诵才能表达出来。作为最古老也最凝练的表达方式的诗歌使相互孤绝游离的文字与灵魂在字斟句酌、语词推敲之间发出永恒而深刻的共鸣。而“吟诵”则将古人诗歌原有的韵律与自己读诗时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使自己的生命和诗人的生命结合起来,令诗歌的生命延续,生生不息。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024秋 会泽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太阳在这一天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分时节,大部分我国地区已经进入秋季的凉爽,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①_____。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在我国南北方,②_____。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③___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春分”与“秋分”都是有着特殊意义的节气。一个代表着温暖的来临,一个代表着寒冷的来临,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推断春分的两个特点。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2025 南沙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正往外走着,前方出现一张蜘蛛网,一只圆滚滚的蜘蛛正带着它的宝宝在网上休息。这是一只大腹便便的银背艾蛛,不过那些小黑点不是它的宝宝,而是一些干瘪花瓣和食物残骸被拢到一起,蛛丝把它们裹成细长条,就是一段香肠。我把三脚架酱到最低以取景,艾蛛在网的底部来回移动,把香肠拢得更紧,并且同蛛网分开,仅余两端相连。然后它爬到其中一端,竖起身子去咬那些连接的蛛丝。这个时候,我似乎已经猜到它要做什么了:把这些脏东西打包扔掉。 我在放大的屏暮里盯着它的一举一动,不过艾蛛并没按照我的思路继续。它在那里比画了半天,没有把那根东西的一头抛下来,反而停住不动了。5分钟之后,艾蛛忽然向上,去收拢自己的网。在把自己的残网缩减到刚才的1/3后,它沿着那根肠子爬到最左边,然后继续前进,直到它的足尖碰到了不远处一枚干枯的金桂花瓣。艾蛛伸出“两只右手”捧着花瓣,“这是谁送的呢?”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