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8820

吉林省松原市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107338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吉林省,考试,答案,图片,历史,期中
    除A项;“指南针的广泛应用”是航海技术进步的体现,不是贸易路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朝贡贸 易体系的发展”更多体现政治关系,与题干贸易路线变化的关联性较弱,排除D项。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后,随着新航路开辟和全球贸易发展,中国茶叶及饮茶习俗通过 商品贸易传播到世界各地。题目中提到的俄国、荷兰、日本,英国等国家在输人茶叶的同时,结合本土文化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义化(如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这体现了商品(茶叶)的流动不仅带动了物质交流,还 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传播与融合,A项正确;材料的现象是文化层面,比如茶具摆设、茶室、茶道,而不是茶叶 贸易量和占比,不能反映茶叶成为主要国际贸易商品,排除B项:材料并未直接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而是 强调茶文化在不同国家的传播和影响,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文化影响而非全球贸易,排除D项。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3世纪,蒙古进行了大规模的西征,这一军事行动极大地促进了不同地区之 间的交流与融合。亚历山大大帝是西方历史人物,而插图中却出现了具有中华文化元素的“平远”透视法以 及祥云、仙鹤、花草等图案,同时葬礼场面与蒙古贵族葬礼相似。这表明在蒙古西征过程中,中华文化随着 人员、文化的流动传播到了西方地区,该插图可作为蒙古西征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的有力证据,A项正确:材 料中紧紧围绕这幅插图展开,没有涉及西方对中国绘画艺术态度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侧重强调中华 文化通过蒙古西征传播到与亚历山大大帝相关的西方文化领域,并非突出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交流的通畅 情况,排除C项;“希腊化世界”主要指的是亚历山大东征后,在其征服地区形成的以希腊文化为主导的文化 区域。而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在这一插图中的体现,并非“希腊化世界”的范围问题,排除D项。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814年…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概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结合 法国大革命的史实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意大利封建势力,推动了民主思想在意大利的传播,故C 项正确。意大利本身并没有沦为其他国家的殖民地,排除A项:意大利与法国的发展并不同步,排除B项: 意大利并没有走向共和制,排除D项。 14.【答案】B 【解析】材料中仅就东歌地区的民族关系而言,它是一种失败了的安排,不仅未能解决该地区错综复杂的民 族矛盾,反而使之更为激化,导致该地区国际关系的紧张,结合所学可知,民族自决理论源于强调“一国一 族”的民族主义思潮,这种理论在欧洲小国林立的地缘政治环境中滋生,并在历史上引发了长期的征战和分 裂,故B项正确。德国不属于东欧地区,排除A项:欧洲均势是整体格局问题,非东欧民族矛盾的根源,排 除C项;国联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19世纪末,中国在甲午战败后掀起救亡图存浪潮,教育改革成为维新运 动的重要内容:传统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核心,而各地学堂增设“外国史志”课程,引人世界历史知识,标志着 教学内容突破“四书五经”框架,开始纳人西方学科内容,这直接体现了传统知识体系的结构性调整,故D项 正确。国家出路的探索主要是在19世纪中后期的太平天国运动,祥务运动等,同时国家出路探素侧重政治 经济改革,与数育内容调整关联较弱,排除A项:近代中国学校分科教育系统的完备始于1902年的壬寅学 制和1904年的癸卯学制,排除B项:材料突出教育内容变革,并非文化截体形式上的变化,排除C项, 16.【答案】B 【解析】科研价值指文化遗产能够为学术研究提供素材、依据等,助力学科发展。敦煌莫高窟为宗教学、历史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6页)】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