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下册《“牛”言蜚语》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牛”言蜚语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通过《牛言蜚语》绘本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流言产生与传播过程、危害及应对方法。 学生情况分析:童年时期,学生传播流言现象增多,需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和处理流言,避免对人际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学科实践。 4.信息技术准备:多媒体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通过绘本阅读、讨论分享,了解流言产生与传播、危害及粉碎方法 感受流言对他人的不良影响,增强同理心 3. 能在情景演练中运用正确方法应对流言 1. 评价内容:观察学生在讨论、情景演练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方法运用等。 2. 评价主体:教师评价、学生互评。3. 评价方式: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记录、演练表现评估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重点:了解流言产生与传播的过程。 难点:发现并运用有效积极应对流言的方法。 1. 讲述绘本故事、开展“分口责任锅”讨论分享突出重点。2. 通过情景演练突破难点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学导入 1. 教师活动:以亲切的口吻开场,引出勤恳耕地的老黄牛形象,声情并茂地讲解绘本故事《牛言蜚语》的前半部分。讲解过程中,可邀请学生扮演动物说话,增强互动性。故事讲完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辛勤工作一天的牛,最后的结局是等来了主人的一顿骂呢?”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故事,积极参与角色扮演,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初步感知流言传播的过程和后果。 通过精彩的绘本故事和互动环节,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团体转换阶段 1. 教师活动:详细介绍故事里的九个角色及其话语,组织学生思考在牛被农夫责骂一事中各角色应承担的责任。发放学习单,让学生画出各角色承担责任的比例并解释原因。在学生分享时,认真倾听,给予肯定和引导,最后综合学生观点进行总结,分析流言传播中各角色的作用。 2. 学生活动:深入思考各角色责任,在学习单上完成任务,积极参与分享,认真倾听他人观点,从中获取新的思考角度。 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流言传播过程,明确产生者和传播者的责任,为后续探讨应对方法做铺垫 三、团体工作阶段 1. 教师活动:点明流言产生的机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演练。分别设定“如果我是农庄的动物”“如果我是农庄的农夫”“如果我就是这头牛”三种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应对策略。演练结束后,根据学生分享总结粉碎流言的方法,提问学生是否有类似经历并点评。 2. 学生活动:在小组内热烈讨论,积极参与情景演练,分享自己的应对方法。回忆自身经历,分享处理过程和感受。 通过情景演练和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索粉碎流言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团体结束阶段 1. 教师活动:讲述《牛言蜚语》绘本的后续故事,引导学生感受真相大白的美好。对本节课进行全面总结,强调重点知识,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应对生活中的流言。 2.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后续故事,和老师一起总结课程内容,思考如何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借助故事反转,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强化所学知识,提升应对流言的信心。 5.板书设计 流言的产生与传播:牛的话语→动物传话→夸大扭曲→农夫误解粉碎流言的方法: 不传播、冷静判断、正面沟通 6.教学反思与改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