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9174

小学心理健康 记忆秘籍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19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1856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小学,心理健康,记忆,秘籍,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16《记忆秘籍》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记忆秘籍 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 年级 四 单元 版本 北师大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程围绕记忆展开,通过故事、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记忆过程、遗忘规律,学习多种记忆方法,提升记忆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识记和保持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其规律就可增强记忆力。其规律为:1、中间的材料比较难记,最前面的和最后面的比较容易记。(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干扰理论等)2、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理解的材料更容易记(记忆的材料:有意义或无意义)。根据这些记忆规律,可得出相应的方法、策略:1、学习的过程中可把重要的材料放在最前面或最后面去记忆。2、学习后要及时复习。3、把材料理解后再记忆。 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阶段,对记忆需求大,但部分学生记忆效率低,缺乏科学记忆方法。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索,适合通过趣味活动学习记忆知识。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学科实践。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网络资源、人工智能等)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1. 通过分析故事、参与活动,理解记忆过程和遗忘规律(过程)。 2. 掌握组块法、卡片法等多种记忆方法,并能运用其记忆学习内容(结果)。 3. 培养积极探索记忆方法的态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素养)。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故事分析、活动参与中的表现,评价对记忆知识的理解,由教师评价。 2. 作业评价:布置记忆任务作业,评价记忆方法运用效果,由教师评价。 3. 小组互评:小组内分享记忆经验,互评记忆方法运用情况,促进共同进步。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遗忘规律,掌握常见记忆方法。 学习难点:根据不同记忆内容灵活选择合适记忆方法。 1. 遵循探究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参与活动,自主探究记忆知识。 2. 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组织记忆训练活动,在实践中运用记忆方法。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学导入 教师讲述圆周率记忆故事,提问学生对故事的感受,引出记忆秘籍主题。 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二、知识讲解 讲解记忆过程,展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结合生活实例说明遗忘规律。规律一:我们记忆的内容,一开始遗忘得比较快,但后来忘得就慢了。启发:学习之后要及时复习。 让学生了解记忆基本原理,认识遗忘规律的重要性。 三、活动体验与方法学习 开展 “想一想” 活动,组织学生讨论陈正之记住《诗经》的原因及启示;进行 “记数字” 活动,让学生尝试记忆数字并分享方法;介绍组块法、卡片法、协同法、形象记忆法,结合实例演示,让学生用新学方法记忆内容。 规律二:中间的材料比较难记,最前面的和最后面的比较容易记 。 启发二:学习的过程中把重要的材料放在最前面或最后面去记忆。 对于中间的材料,我们要多记几遍。 方法二:分段记忆法(对于长长的材料,我们进行分段会更好记忆哦!)方法二:过度复习法(会背后还要多背几遍才记得更牢呀!)规律三:理解的材料更容易记住。启发三:把材料理解后再记忆。方法三:理解记忆法。(理解真的很重要,认真听课不可少。)开展 “记忆训练” 活动,两人一组进行数字倒读、词组默写等训练方法四:谐音记忆法方法五:单词拆分法;方法六:联想记忆法,方法七:规律记忆法,方法八:歌诀记忆法 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记忆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合作能力。提高记忆能力。 四、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内容,强调遗忘规律和记忆方法;布置课后作业:用所学方法记忆一篇课文段落,记录使用感受。 巩固知识,让学生在课后实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