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0814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无答案)

日期:2025-05-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735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辽宁省,学期,答案,试卷,历史,期中
  • cover
高二期中考试历 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强调“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指责“苛政猛于虎”;墨子主张“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这反映出儒墨两家 A.蕴含着民本思想 B.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 C.强调道德与教化 D.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 2.汉光武帝废除更役制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同时,还整顿吏治,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为地方官吏,并对官吏严格要求。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A.强化君主的专制权力 B.减少中央的财政开支 C.促进民众的政治认同 D.提高政府的治理效能 3.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北通琢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得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A.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B.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有利于思想大一统 4.北宋后期,“比年臣僚营私牟利者众”,“披坚执锐之士,化为行商坐贾者,不知其几”。商业大潮也诱惑着文人,相当多的儒生文士抛弃了轻商的传统观念,“口谈道义,而身为沽贩”,“狃于厚利,或以贩盐为事”。这表明当时社会 A.重商观念盛行 B.阶层流动日益加剧 C.奢靡之风流行 D.官民共利成为共识 5.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太祖颁给暹罗、占城、真腊等国勘合,作为各国来贡的凭证,“凡中国使至,必验勘合相同,否则为伪者,许擒之以闻。”据此可知,明朝 A.扩大了对外交往范围 B.注重规范朝贡贸易 C.海禁政策已名存实亡 D.商品交易程序严格 6.清代官员阮元在《自鸣钟说》中,将西洋自鸣钟的原理说成与中国古代刻漏并无二致;医家毛祥麟将西医施行外科手术说成是华佗之术的“一体”。这表明 A.经世致用理念得到了实践 B.华夏文化正统得以彰显 C.对中西文化认识缺乏理性 D.中体西用的思想被认可 7.1919年,李大钊撰文指出“一九一四年以来世界大战的血、一九一七年俄国革命的血、一九一八年德、奥革命的血,好比作一场大洪水———诺阿以后最大的洪水———洗来洗去,洗出一个新纪元来。这个新纪元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和一九一四年以前的生活、文明、世界,大不相同,仿佛隔几世纪一样。”由此可见,当时 A.国际局势动荡引发中国思想界裂变 B.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发生新的变化 C.中国出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D.西方文明逐渐被中国知识界抛弃 8.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帝国主义是要消灭我们的,没有各国无产阶级,首先是苏联的援助,巩固是不可能的……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我们和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这表明,毛泽东强调 A.引进工业革命成果的重要性 B.改善与西方大国的关系 C.肃清帝国主义在我国的势力 D.国际局势对外交的影响 9.1956年,中共中央强调不要把各民主党派协商确定的重点分工理解成为机械的划分范围,要求摒弃“以大城市为主、以阶级中上层为主”的狭隘视域,重视在省和省属市以上的城市及相当于县的市、镇设立地方统一战线组织,从而在地域外延上形成中央与地方、城市与乡村的横向联动、纵向衔接的党际协商体系。这一要求 A.夯实了政治协商民主基础 B.体现了我党的群众路线 C.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范畴 D.促进了干部制度的改革 10.据考古发掘,《汉谟拉比法典》抄本的出土地点,从北方的亚述城市阿淑尔、尼尼微,到南部巴比伦尼亚的西帕尔、拉尔撒、巴比伦,甚至埃兰的苏萨,都有法典抄本出土。这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 A.推动古巴比伦王国扩张 B.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C.是亚述帝国的法律标准 D.影响后世两河流域国家 11.法兰西王国是法兰克王国分裂的产物,加佩王朝延续了340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