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年度春季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热衷于看向遥远的太空,是最早进行天文观测的民族之一。为了 增强观测的精准度,古人发明了一种非常巧妙的天文仪器一浑仪。最初的浑仪非常简单, 只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圆环,一个圆环和地球赤道面平行,另一个圆环和这个圆环面相垂直。 通过浑仪观测,可以更精准地确定恒星在赤道坐标上的位置。 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浑仪发展成三层结构。它的最外层是固定的地平环、子午环和 赤道环组成的六合仪。中间是表示日、月、星的三辰仪,分别是黄道环、白道环和赤道环, 它们可以在六合仪中围绕着一根垂直于赤道环的极轴旋转。在三辰仪的内部是四游仪,由赤 经环和窥管所组成。其中,窥管能避免天空背景光的千扰,提高观测的精准度,是世界观测 天文学上的一个重大发明。 随着历史的发展,浑仪变得越来越复杂,仪器用起来很不方便。到了公元12世纪, 郭守敬对浑仪进行了重大改良,去除了浑仪中一环套一环的繁复状态,发明了简仪。 简仪共包括两个部分:赤道装置和地平装置。赤道装置(如下图所示)由两个互相垂 直的大圆环构成,与地球南北极连线相平行的圆环是赤纬双环,与赤纬双环垂直的是赤道环 和百刻环。赤纬双环的南端连接着赤道环。赤道环是一个随着赤纬双环一起旋转的圆环,其 外部是百刻环。此外,赤纬双环的中间还有一个经过改造的窥管,叫窥衡。窥衡两端为方孔, 能够避免窥管内壁的反光。在地平装置中,有一个与地面平行的地平环和垂直于地平环的立 运双环。在立运双环之中同样是可以旋转的窥衡。这种地平式支撑形式已经成为现代光学天 文望远镜和许多光学测量仪器的标准结构形式。可以说,简仪将望远镜发明前的天文观测仪 器发展到了一个顶峰。 图:简仪赤道装置 第1页,共10页 (摘编自程景全《从浑仪到海尔望远镜:经典天文望远镜》)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末,一个新的挑战出现了:建造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中国经济的繁 荣发展使这台望运镜在不到10年内就得以建成,2008年10月位于兴隆观测站的LAMOST 望远镜终于完工,并于2009年6月正式启用。 它由两座巨大的圆柱形搭楼组成,塔楼通过一个倾斜的通道连接,其中心的主镜位于 一个穹顶内,用以聚集光线。镜片采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设计,由很多块六角形球面镜拼接 而成,每块子镜的对角径有1.1米长,却只有75毫米厚。通过实时控制这些子镜,可以达 到要求的精确形状,从而生成质量尽可能高的图像。望远镜中还安装有4000多根光纤,这 样就可以一次性接收和分析4000个不同天体的特性。 LAMOST望远镜被命名为郭守敬望远镜,以纪念发明简仪的元朝伟大的天文学家郭守 敬。该望远镜不仅可以测量恒星的位置,还可以测量出数百万颗恒星的距离,从而在2012 年9月制作出了第一张环绕我们的宇宙三维分布图。2016年6月,该图已经统计了超过700 万个天体,准确地说,是7681185个天体。假以时日,这份宇宙图册将囊括天体数量比现在 多5一10倍的完整星表。在珍贵的敦煌手稿中,我们发现了代表着公元世纪人类最为完整的 全天星图的敦煌星图。在此之后,中国的天文学家在先辈辉煌成就的基础上,再一次完成了 最新的宇宙三维图像。再过几年,中国或许将会弥补过去4个世纪以来的遗憾,再次回归世 界天文学之巅。 (摘编自让-马克·博奈-比多《4000年中国天文史》,李亮译) 材料三: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发布消息称, 墨子巡天望远镜新发现的两颗近地小行星一2023WX1和2023WB2近日得到国际小行星 中心确认,这是墨子巡天望远镜发现的首批近地小行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