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3317

【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莱州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日期:2025-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1012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期末,语文,学期,六年级,学年,2023-2024
    山东省烟台莱州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2024六下·莱州期末)默写。 (1)   ,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 (2)今夜月明人尽望,   。(《十五夜望月》) (3)大漠沙如雪,   。(《马诗》) (4)   ,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 (5)儿童相见不相识,   。(《回乡偶书》) (6)   ,意恐迟迟归。(《游子吟》 (7)等闲识得东风面,   。(《春日》) (8)   ,思援弓缴而射之。(《学弈》) (9)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   ,   。(《好的故事》) (10)《有的人》一诗中写到“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此句话出自鲁迅诗《自嘲》:“   ,   。”这也是鲁迅先生对自己的期许。 【答案】河汉清且浅;不知秋思落谁家;燕山月似钩;故人具鸡黍;笑问客从何处来;临行密密缝;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 (1)“河汉清且浅” 出自《迢迢牵牛星》,描绘银河清澈且浅,却阻隔牛郎织女,以景衬情,强化分离之悲。 (2)“不知秋思落谁家” 是《十五夜望月》的名句,以疑问收束,将个人秋思拓展到天下人,韵味悠长。 (3)“燕山月似钩” 出自《马诗》,“沙如雪”“月似钩” 勾勒边塞月夜之景,为后文言志铺垫。 (4)“故人具鸡黍” 开篇点题,《过故人庄》中友人准备丰盛饭菜相邀,尽显热情好客。 (5)“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回乡偶书》里,儿童天真的询问,暗含诗人久客回乡的怅惘。 (6)“临行密密缝” 刻画《游子吟》中慈母为游子缝衣的细节,体现母爱深沉。 (7)“万紫千红总是春” 是《春日》的点睛之笔,生动展现春天的绚烂多彩与勃勃生机。 (8)“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描写《学弈》中不专心学棋者的状态,突出专注的重要性。 (9)“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出自《好的故事》,细腻描绘水中花影的奇幻与美丽。 (10)“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出自鲁迅《自嘲》,体现其爱憎分明与甘愿奉献的精神,《有的人》化用此句,歌颂无私为民者。 故答案为:河汉清且浅;不知秋思落谁家;燕山月似钩;故人具鸡黍;笑问客从何处来;临行密密缝;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2024六下·莱州期末)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终日不成章 (2)为是其智弗若与 (3)云锦也已皱蹙 (4)开轩面场圃 【答案】(1)花纹(2)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3)皱缩,收紧 (4)窗户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 (1) “终日不成章” 出自《迢迢牵牛星》,在古代纺织中,“章” 指布帛上织出的花纹图案。诗句描绘织女因思念牛郎而心烦意乱,一整天都没能织出完整的花纹图案,通过 “不成章” 这一行为,生动地表现出织女的愁苦与哀怨。 (2) “为是其智弗若与” 出自《学弈》,“与” 在这里是通假字,同 “欤” ,作为句末语气词,用于表示疑问语气,增强了句子询问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的疑惑感。 (3) “皱蹙” 一词在 “云锦也已皱蹙” 中,从字面拆解,“皱” 意为皮肤或物体表面收缩而形成折纹,“蹙” 表示收缩、紧迫。结合语境,是说灿烂的云锦如同有了生命般,形态上呈现出皱缩、收紧的样子,形象地描绘出云锦的形态变化。 (4) “开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