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3919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39743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本书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的写作背景,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学习摘抄和做笔记的读书方法,学会做摘抄、写提要和心得感受。梳理保尔的成长经历,理解分析保尔的艺术形象。 3.分析和领悟保尔的生命态度,理解小说主题,理解“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 3课时 时间规划 教学内容 学习内容 第1课时 读前激趣 结合课前观看的电视剧和书本内容,将印象深刻的电视剧情节与书中原文相关联,初步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了解作者,通过探寻作者与保尔的关联,初步感受本书的主题。 第2课时 读中指导 以时间为纵轴,小组合作探究,梳理“保尔成长大事记”。以保尔自身的成长以及他与身边其他人的关系为横轴,多角度分析保尔形象。学习、运用摘抄和做笔记的读书方法。 第3课时 读后分享 展示、分享摘抄和做笔记的阅读成果。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用2周左右时间自主阅读整本书。 一、导入新课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一段话的来源,它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的一句内心独白。保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成长经历有何独特之处?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探索。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了解预习,回顾情节 书中围绕保尔,主要写了哪些事情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 在面粉团上撒烟灰被开除。 在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到凌辱。 救了朱赫来,被抓进监狱受到严刑拷打仍坚强不屈。 参加革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有一次头部受伤。 修建铁路时忍受艰苦环境,忘我工作。 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坚持写完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任务二:探寻关联,感悟主题 1.了解作者。 学生交流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了解。 预设: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红军,奔赴苏联国内战争的前线。1920年秋天在战斗中负重伤。1924年加入共产党。后由于病情恶化而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毅力惊人。1933年,由他口述、妻子整理,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创作。 2.寻找作者与保尔的关联。 (1)交流思考,探寻共同点。 教师:有人曾这样评价奥斯特洛夫斯基:“他的一生是个奇迹,尽管饱受病痛折磨,却从未向死神低头,在瘫痪和失明的情况下,创作了描写自己这代人命运的不朽作品。”他的一生和保尔何其相似!作者就是保尔的原型。 思考:保尔和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引导、梳理: 人物 相同 之处 奥斯特洛夫斯基 保尔 ·柯察金 出身贫困 乌克兰贫困工人家庭 贫困铁路工人家庭 少年苦难 11岁开始当童工 在车站食堂当杂役 参加革命 战争受伤 191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红军奔赴前线;1920年秋天在战斗中负重伤 参加革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有一次头部受伤 身体状况 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晚年写书 1933年由他口述、妻子整理,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在秘书加莉亚的帮助下写完了《暴风雨所 诞生的》 (2)对比关联,感悟精神。 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保尔,一个是真实世界中的人,一个是文学作品中的人,但二人的经历几乎相同,犹如一人。正是由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所以保尔这个人物形象中有着明显的作者本人的影子。现在请同学们结合二人的经历,思考:作者借保尔这个人物形象想表达什么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