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诗歌注重含蓄之美,使诗意曲( )折婉转,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一个典型。此诗所要表现的是一种思家念亲之情,然而诗人却从妻子的来信写起,“未有期”三字,看似①_____(轻描淡写 漫不经心),却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第二句写眼前现实:巴山夜雨,秋水满池,诗人只能孤身听雨,jì liáo( )之状可想而知。三四句笔锋一转,想象未来相聚之时,西窗剪烛、共话今宵,何等②_____(其乐融融 心旷神怡)。“何当”二字,既含有对“未有期”的不可料定之惆怅,更多的则是充满对“却话”的期待,凸显诗人朝思暮想的心情。全诗虚实相生,回环往复,yì yùn( )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1.根据拼音在语段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2.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到横线上。 3.下列对语段中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诗歌注重含蓄之美”的主干是“诗歌注重美”。 B.画横线的两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 C.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在“今宵”后加上“的情景”。 D.加点的三个词语依次是动词、名词、形容词。 4.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能最广泛地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什么?是小说。 B.梦想的花朵,需要用汗水浇灌,美好的生活,需要用双手创造。 C.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最茗名的是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 D.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海军成立、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 5.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_____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 ②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 ③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攻坚克难。 ④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 A.①④③② B.④③①② C.④②①③ D.①②④③ 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 B.本文第八段以文学作品为例,说明言虽不能尽意,但尽量尽意的道理。 C.文章表达了“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的观点。 D.本文启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7.根据上下文,仿写一个有关传统习俗的句子。 船山故里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衡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辞旧岁挂灯笼,寓意红红火火; ;中秋夜吃月饼,寓意团团圆圆……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如香茗般散发着清香,久久缭绕。 8.学完本课后,两位同学进行了如下讨论: 小林:既然文字语言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并且文学也并不要求文字完全传达情绪意旨,那么我们平时写作文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是不是可以不用要求那么严了? 小微:并不是。课文强调的是文学不能也不应把要表达的意思全部说出来,而非不准确表达。 受这一讨论的启发,班级开展“敬重文字·准确表达”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活动一:语言现象探源】在表达和交流中,人们对“的、地、得”的使用比较随意、混乱。对此,同学们进行了原因探究,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当前,现实和网络空间情形纷繁复杂,汉语使用的场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快节奏、碎片化的线上交流,拼音输入法、语音输入法的流行,对于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于使用者来说,即时即刻的通信中,准确让位于速度,严谨让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