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9946

统编版(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六单元23《孟子》三章复习课件(共51张PPT)

日期:2025-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8779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统编,孟子,51张,课件,复习
  • cover
(课件网) 《孟子三章 》 复习 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 ,邹人,____ 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与孔子合称 孔孟___,有 亚圣之称。 战国时期 “四书”: 《孟子》 《大学》《中庸》《论语》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复习第一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重点字词 天时: 不如: 地利: 人和: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 环而攻之: 而不胜: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 坚利: 米粟: 委而去之: 委而去之:委而去之: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外城。 围。 修饰连词。 却。 这。 城墙。 护城河。 兵器。 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指武器装备。 粮食。 放弃。 离开。 比不上。 兵革: 兵革: 坚硬锋利。指装 备精良。 弃城而逃。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兵革之利: 得道: 失道: 寡助之至: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所以。 限制 凭借,依靠。 巩固。 险要。 震慑。 武力的锐利。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同“叛”,背叛。 归顺,服从。 凭借。 施行仁政的君主。 极点。 行仁政。 不施行仁政。 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 故君子有不战: 到。 国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fú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围着攻打它,必定有得天时之处,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 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分析课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本文提出了什么论点? 2、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 天时、地利、人和。 3、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人和。 4.怎样理解文中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 这三者能交换位置吗 为什么 “天时”指的是宜乎做某事的气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