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中考化学专项测试卷(四)(总分160分) 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共45分) 1.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障,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2.铼被誉为“超级金属”,铼及其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如图所示为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铼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铼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为75 C.铼合金是一种化合物 D.1个铼原子的质量为 186.2g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小科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溶液中的阴离子种类对铁钉锈蚀的快慢是否有影响”,实验是根据不同溶液上方的氧气浓度变化的快慢来判断锈蚀快慢。实验中测得装置中溶液上方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装置里将铁钉一半没在溶液中,是为了看清铁钉生锈情况 B.此实验可证明阳离子对铁钉锈蚀的快慢不影响 C.实验所用三种溶液中,铁钉在含氯离子的溶液中锈蚀最快 D.三条曲线都是先陡后缓,是由于阴离子种类影响了锈蚀快慢 4、中国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人造树叶”。光照时,二氧化碳和水在“人造树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氧气和乙醇(C2H6O),其微观模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B.分子在化学反应中是不可分的 C.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图中反应物均是氧化物 5.小金将一定量的氯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如图1所示,发现没有明显的现象。小金分别取图B烧杯中溶液进行以下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实验一能证明图1中的反应已经发生 B.D中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没有H2SO4 C.将试管C静置,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1 D.根据实验一、二,可以判断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6.下表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若将60°C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温至2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C.20℃时将15克硝酸钾放入50克水中,能得到饱和溶液 若使60℃的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可以蒸发溶剂 7.已知金属M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CuCl2==MCl2+Cu,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M可能是铝 B. 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 C.反应后铜的化合价降低 D.反应过程中会看到黑色固体析出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9.如图所示,将足量铜片浸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待充分反应后取出铜片,再将洁净的铁 片浸入该试管的溶液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铁片上析出的固体中一定有Ag和Cu B.实验结束时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 C.反应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质量一定减少 D.实验能证明铜、铁、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甲:收集氢气并验满 B.乙:产生氧气 C.丙: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丁:探究可燃物燃烧的部分条件 11.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铝合金熔点比铝低,故所有合金熔点都降低 B.C02、S02可与NaOH溶液反应,故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可以与碱溶液反应 C.浓硫酸具吸水性,能干燥02、C02,等许多气体,故浓硫酸可作NH3,的干燥剂 D.置换反应指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因此湿法炼铜属于置换反应 1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量筒中先注入一定量的水,再将装有足量潮湿铁粉的矿泉水瓶(瓶内除铁粉外的有效容积为350mL)旋紧瓶盖放入水中静置,直至矿泉水瓶不再变瘪为止,反应前后量筒内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反应后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减小 C.反应后量筒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D.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分数为20%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蒸馏法是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