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白天黑夜》教学设计 课题 《白天黑夜》 单元 五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白天黑夜》是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重要一课,本单元围绕自然现象展开美术探索,这一课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白天与黑夜这两种日常却又充满奇幻色彩的自然场景,感受其不同的色彩、光影与氛围特点。教材中选用了大量极具感染力的图片,白天有明亮的天空、灿烂的阳光、五彩斑斓的动植物,黑夜则呈现出静谧的星空、朦胧的月色以及神秘的夜景,这些直观素材为学生打开了感知美的大门,让他们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美术创作的灵感源泉,激发学生用线条、色彩去描绘心中的昼夜景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的观察力与表现力,也为后续更深入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2022新课标要求 本学段1年级的教学要注意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注重引导学生感知身边的美,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想象和理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对其欣赏方法和表现方式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本学段教学以“欣赏身边的美”为起点,到“表达自己的感受”“改进生活用品”“体验传统工艺”,再到将美术与姊妹艺术及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参与造型游戏活动”。5项学习任务,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旨在培养学生“造型·美术”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艺术表现:通过学习白天和黑夜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如色彩、线条、形状等)表现两种不同的时间场景。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白天和黑夜的画面,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审美感知:通过观察和感受白天与黑夜的自然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文化理解:通过白天和黑夜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现象与文化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色彩和形象感知敏锐,此前已接触过简单绘画活动,具备一定的造型与色彩表现基础。但他们观察能力尚待提高,对光影变化、昼夜特征等细节的理解较浅。在《白天黑夜》学习中,学生易被明亮色彩和有趣形象吸引,但在准确区分昼夜元素,如太阳月亮、明暗色调对比运用,以及将观察到的昼夜景象融入创作上存在困难。教学中需借助直观素材,激发兴趣,引导其深入观察与大胆创作,提升审美与表现能力 。 重点 深入观察白天黑夜的不同特点,尤其是色彩与光影变化,像白天强光下鲜明的色彩对比,黑夜弱光环境里色彩的深沉、静谧之感,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描述。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绘画技巧,创作出一幅能突出白天或黑夜特色的绘画作品,画面完整,元素丰富,能传达出相应的氛围。 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在描绘白天黑夜常规场景基础上,融入独特的创意元素,避免画面千篇一律,帮助学生掌握色彩的混合运用,在表现黑夜深沉色调时,合理添加亮色点缀又不失整体氛围感,以及用色彩渐变展现白天天空从浅蓝到深蓝的过渡等,使画面色彩协调、富有美。 材料准备 教材,PPT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提前将教室窗帘拉上,灯光关闭,营造出黑暗环境。用手电筒模拟月光,在教室墙壁上缓缓移动,照亮一些提前布置好的夜光星星、月亮贴纸。轻声问学生:“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现在我们仿佛来到了什么时候呀?”引导学生回答“黑夜”。接着,教师迅速打开窗帘与灯光,让阳光洒进教室,展示窗外校园里绿树、红花、操场等充满活力的场景,提问:“哇,现在又变成什么时候啦? ”引导学生说出“白天”。 学生沉浸式体验并回答问题 强烈的环境对比,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白天黑夜的换,强化学生对两种场景差异的初步印象,自然而然引出课题,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后续学习。 讲授新课 同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