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2956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

日期:2025-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343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
  • cover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 学段初中 年级八 学科语文 单元题目: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教材简析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游记,风格、写法各异,将这几篇游记组合在一起学习,有助于学生通过集中学习,了解游记这种文体,有助于展示游记自由多样的特点,打破语文教学中对游记的一些刻板印象。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把握作者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揣摩和品味语言,体味作者独特的情思,提升对游记的认识,进而会写游记。 单元作业设计———课堂作业、课后作业 第一课作业:(作业内容、设计意图、完成作业时间及安排)预习作业:游记类作品预习作业单:所至(立足点)所见景物特点作者感受语言艺术设计意图:课前发放以上预学类作业单,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支架,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起对游记的感知,把握游记的写作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完成作业时间及安排:30分钟 第二课作业:(作业内容、设计意图、完成作业时间及安排)课堂作业:速读课文,结合预习单完成情况,在书上圈出作者所到的地点,分小组梳理作者游踪,并绘制出思维导图或简笔画。课后作业:借鉴文章中清晰呈现出游踪的方式,为来校园参观的游客朋友设计一份路线图。设计意图:“所至”是游记的线索,也是写景抒情的基础,以游踪作为全文的线索,遵循时间先后的顺序,按照立足点的变化组织文章内容,是游记最常见也最标准的模式。课内作业设计,旨在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理清游踪也就理清了文章脉络,为后面学习景物描写角度和语言与情思的融合做准备。课外作业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为后面写游记做准备。完成作业时间及安排:课内练习拟用8分钟完成,课外作业拟用15分钟完成。 第三课作业:(作业内容、设计意图、完成作业时间及安排)课堂作业:掌握景物观察角度之“定点定景”。《壶口瀑布》一文中几个段落的“定点定景”甚为典型。采用细嚼慢咽的方式,将几个段落反复品味,感受“定点定景”这一观察角度。在对《壶口瀑布》.3———5自然段“定点定景”这一观察角度进行赏析后,请同学们阅读《登勃朗峰》与《一滴水经过丽江》,找出有关段落,勾画出作者的立足点和所见景物及其特点,品味“定点定景”的写作技巧与有关景物特点。课后作业:在校园里选定一处落脚点,采用“定点定景”的观察方法,就锁观察到的景物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设计意图:本次课堂作业采用文本整合的形式,让学生对“定点定景”这一观察角度能较为熟悉的掌握,课后片段写作的练习则是对它的巩固和运用,也为后面整篇游记写作做准备。完成作业时间及安排:课内作业用15分钟完成,课后作业用20分钟完成。 第四课作业:(作业内容、设计意图、完成作业时间及安排)课堂作业:掌握景物观察角度之“定点换景”。课堂上通过精读《壶口瀑布》第4、5自然段,感受作者在一个落脚点上,视线和景物的变化,感知“定点换景”这一观察角度。阅读《登勃朗峰》,重点阅读第4~5自然段,理解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的平视和第5自然段中的仰视。说说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及其特点。充分理解作者的立足点未变,而眼前的景物有所变换。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第7自然段,注意写“潭边的亭台楼阁”与“玉龙雪山”的文字,勾画出作者的立足点和所见景物及其特点,品味“定点定景”的写作技巧与有关景物特点。试着总结“定点换景”与景物描写空间顺序之间的关系。课后作业:站在学校的某一个制高点,用“定点换景”的方法进行观察,完成一段200字左右的景物片段练习。设计意图:本次课堂作业采用文本整合的形式,让学生对“定点换景”这一观察角度能较为熟悉的掌握,课后片段写作的练习则是对它的巩固和运用,也为后面整篇游记写作做准备。完成作业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