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3028

追寻微光:小人物,大世界__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日期:2025-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180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追寻,微光,小人物,大世界,七年级,下册
  • cover
追寻微光:小人物,大世界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教材简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凡人小事”为主题,聚焦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故事,通过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孙犁的《山地回忆》、李森祥的《台阶》、欧阳修的《卖油翁》四篇课文,展现平凡人物身上质朴、善良、坚韧等精神品质。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文学视角关注生活中的“小人物”,理解他们身上的人性之美与所体现的民族品格,同时渗透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文化自信:通过小人物的平凡故事,感悟中华文化中“仁爱”“坚韧”“责任”等精神内核,增强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与共情。 2. 语言运用:学习细节描写、对比手法、语言风格等写作技巧,提升文本分析与表达能力。 3. 思维能力:通过多文本对比阅读,理解“小人物”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生存智慧与精神追求,培养批判性思维与辩证分析能力。 4. 审美创造:挖掘平凡生活中的“诗意美”,尝试用文学、艺术等形式表达对小人物的理解。 三、单元整合设计理念 1. 核心素养导向:聚焦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文化传承四大维度 2. 大单元主题:“追寻微光:小人物,大世界” 3. 跨学科融合:融入历史(时代背景调研)、美术(人物画像创作)、道德与法治(劳动者价值探讨) 四、分层设计逻辑: 基础层(必做):夯实语言基础,理解文本内容。 提升层(选做):深化思维与表达能力。 拓展层(挑战):跨学科创新实践。 五、单元作业设计———课堂作业、课后作业 核心情境: 班级将举办“微光展览会”,学生需通过“发现微光—记录微光—致敬微光”三大阶段任务,完成对单元主题的探索与展示。 六、分课时任务设计 第1课时:情境导入·初识微光 任务1:单元导图绘制 基础层:阅读四篇课文,用表格梳理人物身份、典型事件及品质(如阿长:保姆—买《山海经》—善良朴实)。 提升层:用思维导图对比四篇课文中“小人物”的共性与个性。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搭建学习框架。 第2课时:《阿长与〈山海经〉》·细节中的微光 任务2:细节放大镜 基础层:摘录3处阿长的外貌、动作描写(如“黄胖而矮”“大字形睡姿”),分析其作用。 提升层:改写“阿长买书”片段,添加心理描写(想象阿长买书时的困难与决心)。 拓展层:拍摄“阿长的一天”短视频,用镜头语言还原人物生活场景。 (课后作业) 镜头设计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优秀(四颗星) 良好(三颗星) 合格(两颗星) 需改进(一颗星) 评价 文本转化能力 精准还原课文3处以上细节(如“开裂的手掌”),并创造性补充合理想象 还原2处课文细节,有简单想象 仅直接引用课文1处描写 脱离课文内容 镜头语言创意 灵活运用特写镜头,设计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如“裂痕喻岁月”) 使用特写镜头,画面有基本构图 镜头单一,画面描述模糊 镜头设计混乱 主题表达清晰度 台词/旁白紧扣“凡人微光”,文学性强且情感真挚 能体现主题,语言较平实 主题表达模糊,语句通顺 偏离主题或语句不通 设计意图:聚焦细节描写,体会平凡人物的温情。 第3课时:《山地回忆》·对话里的微光 任务3:跨时空对话 基础层:摘录“妞儿”与“我”的对话,分析语言特点及人物性格。 提升层:以“妞儿”的口吻写一封信,讲述她眼中的“战士”与战争生活。 拓展层:小组合作创作广播剧《山地回忆》,配背景音效(如纺车声、流水声)。(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语言与创作实践,理解战争年代小人物的家国情怀。 第4课时:《台阶》·奋斗中的微光 任务4:象征意义探秘 基础层:绘制“父亲与台阶”关系图,标注关键事件与情感变化。 提升层:撰写辩论稿《父亲的“台阶梦”是成功还是遗憾?》,引用文本与社会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