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名著阅读 学习任务 一、走进名著 作者介绍 作品概述 题目意义 内容简介 二、明确人物 三、重要情节 四、精彩片段(细读) 一、走进名著 名著阅读读什么? 1、读封皮 2、读作品简介 3、读作者简介 4、读写作背景 5、读前言后记 6、读题目 7、读目录 8、读情节 1、读封皮 题目 作者 与教材配套丛书 -出卷网- 作品的封面包括作品题目、作者、翻译者、编辑者、-出卷网-及版本的情况,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一般要认准“八年级下册必读”、“教材配套阅读”、“全本无删减”等字样。 翻译者 主编 插图 考点一:标题的含义 “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中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 考点二:作者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同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 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 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 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 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考点三: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 这部小说描写了前苏联从十月革命到经济建设时期的各种激烈矛盾和残酷斗争,塑造了以保尔为核心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的主题。 艺术特色 ①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和、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感染力强; ②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考点三:人物 谢廖沙、瓦莉娅 朱赫来 达雅 阿尔焦姆 冬妮娅 丽达 维克托 恋人 妻子 哥哥 朋友 引领 保尔 告密 初恋情人 考点四:故事情节 考点五: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保尔·柯察金: 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 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和党的教育下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 冬妮娅———是保尔少年的伙伴,青年的恋人,善良大方、热情,没有嘲弄和侮辱保尔,但身上有强烈的小资产阶级情调,由于贪恋安逸的生活,蜕变成时代的落伍者和寄生虫。 朱赫来———共产党员,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勇敢、机智,善于领导和组织群众,他在革命斗争中很好地团结了广大的工人,教育了无数的青年,对敌人有火一般的愤怒与憎恨,不屈不挠地和剥削者做顽强的斗争。保尔·柯察金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和培养而成长起来的。 阿尔焦姆———他是保尔的哥哥,一个火车司机,钳工,市苏维埃主席。他具有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和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丽达———优秀的共产党员,心地善良,干练勇敢,善于出谋划策,有着顽强的革命意志,爱憎分明,热爱共产主义,憎恨剥削阶级。 保尔的四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