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九年级质量监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开展”文脉中原厚重河南”主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材料, 请你完善。 1.小组成员为“华夏回响河洛余音一探寻古音乐之美”活动准备了一段开场白,里 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共4分) 同学们,古音乐是历史的回响,是文化的根脉。今天就让我们共赴一场与千年古韵相 拥的盛会。当我们回望历史长河,河南这片土地宛如一座璀璨的音乐宝藏。八千年前,中 原大地奏响了华夏音乐的先声,贾湖骨笛清脆空灵,其旋律仿若鬼斧神①(功工)精 心雕琢的艺术品,带我们领略远古先民的精神世界;陶埙悠悠,在岁月中鸣咽,诉说着古老 的中州故事;编钟气势恢②(宏弘),金声玉振间尽显王者气象…中原沃土孕育的 音律宝藏,从远古以来,弦歌不辍,传唱四方。它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见证了时代 的兴衰更选,如今又续写着华夏文明的绚丽篇章!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与热爱,共同探 寻古音乐之美。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2小组成员梳理了河南豫剧的发展历程,请你根据提示,将时间轴上的空缺信息补充 完整。(4分) 豫剧的前身是河南梆子。清朝乾隆年间至清朝末年,河南挪子逐渐发展壮大成 为一种独立的地方戏种,虽为雏形,却为豫剧的形成做好了程式和样板。民国时期, 河南梆子开始有了较为稳定的职业艺人,剧本不断产生,艺术形式和唱腔不断改良, 已经发展为河南第一大剧种。1949年河南挪子正式更名为“豫剧”,政府重新建设了 剧团体制,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豫剧总体上呈现出成熟的态势,剧作家提高了剧 目创作的高度及刷本的艺术品质,还出现了多部有关豫刷唱腔、豫剧源流等方面的专 著。之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豫剧面临着 观众流失、传统流派失传、剧团经营困难等问题,但通过积极创新与变革,豫剧的发展 现状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 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清朝乾隆年间至清潮末年 ② 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 ④ ① 发展捌 ③ 变革期 3.小组成员写了一段与河南文化传承相关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 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3分) 中华大地,物华天宝,孕育了非凡的华夏文明。 、。河南,承载了炎黄子孙血脉相承的民族记忆。 ①数千年间,在这里繁衍生息的“炎黄子孙”见证过民安物阜的盛世繁华,也经历过战 火兵祸、旱涝饥荒的沉痛洗礼 ②黄河之滨,皇天后土,催生出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③数千年来,这方土地以其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深刻影响了整个中华民 族的精神品格 ④数千年前,河洛先民们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在中原大地上开创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 4.小组成员想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宣传河南文旅,需要为下面文字材料配一幅图。A、B 两幅备选图,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结合图形的构图要素,简要说明理由。(4分) 河南简称豫,“豫”字从象,豫声,就是一个人牵了大象的标志。古称中原、中州, 中天而立,青山绿水,孕育了非几的华夏文明。上古先贤在这里推演五行八卦,以九 鼎定九州;夏、商、周在这里建立了中国古老的都邑,定鼎中原;仓颜在这片土地上创 造出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诉说着华夏先民的开拓与进取;河南 博物院的杜岭方鼎,展示着世界人类青铜时代所创造的第一座青铜文明的丰碑… 如今,九州腹地的河南,正深入实施数字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