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环境变化以后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第三课,在学生认识了生物的共同特点,探究了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之后,从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发生改变使生物面临挑战入手,借由一个个典型事例使学生深刻感受非生物环境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巨大影响。本课学习内容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探究不同性质的环境变化对生物有不同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改变,进而影响到生物的生存,人类正采取措施降低破坏性影响,使学生认识和感受到现代科技的两面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 本课教学内容由四个活动组成。活动一,认识缓慢而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使生物演化出适应季节变化的行为和身体变化,认识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活动二,认识人为原因造成的非正常的自然灾害对生物造成的严重危害。活动三,随着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入,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人类在开发和建造的同时,依据生物的生活习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其生存环境,借由鱼道的设计让学生思考如何评估工程设计的合理性。这是生命科学和技术与工程的结合。活动四,拓展活动,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针对在藏羚羊迁徙必经之地如何修建铁路,提出自己的评估方案。 2.学习者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动物的庇护所》的学习,学生已经清楚地认识到非生物环境对于生物生存的重要性,也隐约感受到非生物环境的变化对于生物的正常生存存在的潜在威胁。但具体的环境变化对于生物生存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学生还是模糊的。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各种图片和视频以及学生的前瞻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帮助学生梳理保护环境的意识。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 (1)能举例说出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对比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的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2)能举例说出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 (3)能举例说出人类的生产、建造等活动引起环境变化,对生物的生存造成破坏性影响。 科学思维:说出生物适应季节更替的方式并说明原因。 探究实践:能以鱼道的设计为例,依据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评估其合理性。 态度责任:能意识到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特别是由此引起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说出生物适应季节更替的方式并说明原因。 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评估不同鱼道的工程设计是否合理。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环境自然改变对生物影响能举例说出生物的各种适应方式能基本能不能环境的人为改变对生物的影响能举例说出人为破坏环境对生物的危害能基本能不能评估鱼道设计能依据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评估其合理性能基本能不能评估修路方案能依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1. 自然界中非生物因素,如温度、降水量等是不断变化的。教师通过图片加以解释。 温度、降水量等非生物的变化,对我们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2. 降水量多,容易发生水灾、泥石流;降水量少,容易发生干旱。你能还举例说明吗?学生活动1 气温高,穿着单薄的衣服;气温低,穿着厚实的衣服。人类通过增减衣物的方式去适应气温的变化。 降水量多,容易发生水灾、泥石流;降水量少,容易发生干旱。 回答活动意图说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通俗易通,由浅入深,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环节二:环境自然变化对生物影响教师活动2 1.当季节更替时,动物会用哪些方式来适应?以教材图片为例,引导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