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7829

吉林省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21370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吉林省,质量检测,答案,图片,试卷,语文
  • cover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初二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 材料一: 小石潭记(节选) (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柳宗元 语文试题共8页,包括三道大题,共22道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注意事项: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纸,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被 拂。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 2.答题时,请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似与游者相乐。 -、积累与运用(15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谁的青春没有诗呢?诗歌是从人类心灵的山林里缓缓流出的一泓清泉。谁不渴望被清凉的泉 去。 水洗d「①和滋养?“少年听雨歌楼上”的你,是否也曾“为赋新词强说愁”?是否也曾在熄灯 材料二: 溪居 后宿舍的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倚偷偷地读一首诗?是否也曾在幽暗的黄昏下,小心地向邮筒里塞进 柳宗元 去一首诗?谁不曾被一首诗折磨得辗转反侧?谁不曾被一首诗感动得泪流满面? 久为暮组累,幸此南夷谪。 谁的青春没有诗呢?诗句里的那个人,无不是我,无不是你。我们不能离开诗,也离不开 闲依农围邻,偶似山林客。 诗。那么,不如放下手机,读一首诗吧。人不仅是活着,还需要诗意的栖②居。青春无敌,诗歌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无价!谁的青春没有诗呢?通过诗歌,让青春连接世界,连接每一处动人的风景,连接每一个美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好的心灵。那么,读诗吧,每一行文字里都有动人的风景:那么,写诗吧,世界在期待我们的回 【注释】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时的作品。②簪组:代指官职。③ 声! 榜:划船。 1.根据语境给语段①处填写汉字,②处填写拼音。(2分) 材料三 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 ①洗di ②栖居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 2.语段中第一自然段没有使用的修辞手法是(2分) 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鲍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A.引用 B.排比 C.比喻 D.对偶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病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基。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到家二鼓,复 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A句式杂糅 B.成分残缺 C.不合逻辑 D.搭配不当 【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③徐甘:即橄榄。 4.仿照“谁不曾被一首诗折磨得辗转反侧?谁不曾被一首诗感动得泪流满面?”续写一个句子。 6.柳宗元是一代杰出的文学家,因其在散文方面的杰出成就与苏轼一起位列 。(2 (2分) 分) 5.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 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我国古代文人身上闪耀若别样的光芒,这种光芒叫悲悯。在《石壕吏》中杜甫通过“室中更 (1)怡然不动() (2)斗折蛇行() 无人,1) ”的惨状揭露了战乱对普通家庭的摧残;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3)其源殆可熟物( ) (4)不复甚寐() 由自身困境推及天下寒士,发出“(2) ”的呼号。陶渊明在《桃花源 8.材料二中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分)】 记》中通过虚构一个“(3) ”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