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12.寓言二则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亡羊补牢》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2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是一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这个故事中的养羊人一开始对丢羊不以为意,对街坊的劝告不以为然,而当他又丢羊的时候终于醒悟过来,及时修补了羊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一定的识字方法,学生能自主朗读课文,并初步读懂课文大意。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学生课堂有效注意的时间不会太长,他们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主要是通过“读”来获得。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容易被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所吸引,学生朗读的欲望会很强。因此,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各种形式进行读文,通过表演加深理解,增强感受,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词汇,了解寓言故事。 学习目标确定 1.认读8个词语,学写“”亡、牢、钻、劝、告”等5个生字。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等多种方式理解“亡羊补牢、窟窿、赶紧”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提示,复述这则寓言故事。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读8个词语,学会写“亡、牢、钻、劝、告”等5个生字。 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学习活动设计 环 节 一 :初读课文,走进故事 教师活动1 1.导入新课,了解寓言 (1)看图猜成语,回忆寓言故事,谁来猜猜这几幅图分别描绘的是什么成语?(出示坐井观天、狐假虎威、刻舟求剑图片) (2)介绍寓言故事特点 (3)揭题,出示学习任务。今天,我们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2.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读了“亡羊补牢”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2)指名释疑,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什么方法理解的?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出示生字词 (3)播放动画视频 学生活动1 1.(1)根据所出示的 图片猜成语,回忆寓言故事。 (2)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3)尝试了解题意。 2.尝试用自己的话说题意。 3.(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习生字词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尝试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一个养羊人丢了一只( ),他的街坊劝他( ),养羊人( )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发现又丢了( ),他十分后悔于是赶紧把( )堵上把( )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猜寓言故事的小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检查重点生字词,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进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为拼读文本做好铺垫。 环 节 二 :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教师活动2 1.请生思考:通过感悟人物的语言、心理和动作,理解故事。 2.指导朗读 3.从所出示的内容中,你从哪个词语里可以看出邻居很着急? 3.邻居很着急,可养羊人呢?他是怎么说的?体会养羊人的不在乎。 4.第二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5.出示: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想一想:“赶紧” 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学习感悟,体会寓意 如果这个人再不修 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 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行为辨析:假如你 沉迷于游戏,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这时你该怎么办 理解寓意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