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8178

第24课《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及反思

日期:2025-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5315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4课,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反思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4课《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及反思 设计说明 《京剧趣谈》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艺术之美”主题下的一篇略读课文,由两篇与京剧相关的小短文组成,介绍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虚中带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在动作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提示自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了解京剧的一些特点,感受京剧的魅力。课文用趣味化的叙述方式介绍京剧,内容新鲜,语言简洁,能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由文字还原画面,结合评价无形中将跟戏曲有关的词语渗透,借助多样化的道具来真实体验。助力学生从文字中感悟文化的魅力,体会京剧的艺术特点,获得审美体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借助文字,想象真实的画面,探寻道具和亮相的趣味。(重难点) 3.通过欣赏视频和多样化的道具运用,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 希沃课件、马鞭等实物道具、板贴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聊聊京剧 1.播放音乐课所学歌曲《校园小戏迷》,学生跟唱。 2.借京剧大师梅兰芳,回忆跟京剧有关的课文《梅兰芳蓄须》。 3.学生说说对京剧的了解。 二、单元回顾,情境引入 1.启动任务,揭示主题 同学们,第七单元我们开展了“艺术经典大探秘”的学习活动。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京剧,去探探京剧的独特魅力。 2. 板书课题,点明题目之趣 (1)学生读题,说说发现。 预设:用趣味化的方式介绍京剧。 (2)聚焦题目中的“趣”,明确本课要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回顾“艺术经典大探秘”这一单元主题大情境,开启本篇课文的学习。读题后,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题目中的“趣”,这样让学生快速且清晰地聚焦本课学习要点。 三、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2.借助小标题,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预设:主要介绍了《马鞭》和《亮相》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勾连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快速引入文本,学生借助小标题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四、借助想象,探寻京剧之趣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启京剧探秘之旅咯,先来探探马鞭之趣。 探秘任务一:探马鞭之趣 学习提示 自主学习:默读《马鞭》,圈画你认为马鞭有趣的地方,并简要批注自己的感受。 合作学习:四人小组交流马鞭有趣的地方,说说感受。 1.学生自主圈画,批注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2.四人小组交流马鞭有趣之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适时补充。 马鞭之趣一: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抓住“小小马鞭、解决得无比漂亮”,感受使用马鞭原因的有趣。 马鞭之趣二: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抓住“马匹被省略、骑马人姿态却显现”,体会这种表演方式符合中国美学。 马鞭之趣三: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1)聚焦“可以高扬,可以低垂”,体会马鞭动作之趣。 ①学生交流马鞭高扬、低垂的动作并想象画面。 ②学生猜马鞭的其他动作,借助实物马鞭做动作。 ③【京剧小剧场】欣赏京剧《智取威虎山》片段,关注马鞭动作并根据教师补充的故事内容想象真实的画面,感受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 ④师生合作朗读,感受演员表演的自由。 小结:一个人一条鞭展现了丰富的姿态和场景,真是有趣呢! (2)聚焦“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