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一下第四单元《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以“家人”为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端午粽》三篇课文。《端午粽》是一篇散文体裁的课文,它以儿童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食材、味道和花样,字里行间蕴含着外婆浓浓的亲情、邻居间浓浓的乡情以及端午节的文化情怀。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同学们能够传承优秀传统节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等生字和偏旁米字旁,会写“节、米”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能说出红枣粽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及来历。 教学重难点 1.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等描写粽子的词语。 2.了解包粽子从外到里的顺序,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唱《春节童谣》,聊传统节日。 一、趣谈节日,导入新课 1.刚刚有小朋友提到了端午节(板贴:端午),知道它的习俗吗? 2.包粽子、吃粽子就是端午节的一大习俗。所以粽子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端午粽”。 (一)随文识字 1.“读音”:读好课题里的两个生字———端”“粽”。(拿词卡指名拼读)。 2.“知义”:“粽”字里有个新偏旁,谁认识?———(米字旁)。想想你吃过的粽子,说说“粽”字为什么是米字旁呢? 拓展: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米字旁的字? 3.“观形”:看,当“米”做偏旁时,它的哪一笔发生了变化? (二)板书课题 老师写“粽”,学生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今天黄老师就要带着小朋友们一起走进端午节。去看一看、尝一尝这端午粽! 三、聚焦第一自然段,感受外婆的爱 (一)联系生活,初感外婆的爱 1.学习反馈,标段落:全文一共是4个自然段。标错了没关系,及时修正。 2.课文回顾,引“外婆”:小朋友们,这端午粽是谁包的?(外婆) 3.勾连生活,谈“外婆”:你们去外婆家过节的时候,外婆会怎么做呀? 小结:是啊!外婆就是这样早早地准备好,盼着我们回去。读好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总”“盼”,再品外婆的爱 “总”的下面是个心:每年到了端午节,外婆的心里总是想着我们、念着我们。“盼”也是我们要认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书本中人物情感的理解是难点,需要老师挖掘他们生活中真实的情感体验,启发引导,从而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 四、聚焦第二自然段,读好长句子 过渡:我们现在一起去外婆家看看她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吧!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对粽子的介绍。出示学习提示: (一)第一句聚焦“色”———粽子好看 1.读好长句子方法一:停一停 (1)勾连旧知,读好长句子 ①上学期在《雨点儿》一课中已经学过读好长句子的方法了:遇到长句子,标点停一停。 ②用上学过的方法,指名读好第一句。 小结:关注了标点,读好了停顿。这样长句子也不怕了!(板贴:停一停) 2.读好长句子方法二:连一连 (1)读好词语:外婆的端午粽是用什么包的?(箬竹叶、糯米、枣) (2)读好短语: ①新鲜的箬竹叶颜色是怎样的?在了解“箬竹叶”一词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青青的箬竹叶。 ②箬竹叶就像一件绿衣裳,包住了中间———白白的糯米。指导朗读:白白的糯米。 ③白白糯米中间是———红红的枣。指导朗读:红红的枣。 (3)读好长句:现在咱们把这些短语放到句子中,像这样的长句子谁来挑战? 小结:短语是一个整体,它们藏到了句子中也要连贯地读。(板贴:连一连)外婆包的粽子颜色好看(板书:好看),小朋友读得也好听。 3.感知包粽子的顺序 孩子们,我们介绍外婆包的粽子时,它的外面是用———包着的?里面裹———?中间还有———?现在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