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1362

17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

日期:2025-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73216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陋 室 陋 刘禹锡 基本知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写作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提笔写了《陋室铭》。 作者简介 基本知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要求押韵。 识字识词 1、读准字音.朗读,最起码的要求是读准字音。 吾(wú) 德馨(xīn) 苔(tái)痕 鸿儒(rú) 调素琴(tiáo) 案牍(d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名: 灵: 斯: 馨: 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能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变得神异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出名,有名 神异 这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鸿儒: 白丁: 调素琴: 金经: 丝: 案牍: 翻译:跟我谈笑交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可以弹琴,阅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鸿: 素琴: 调: 竹: 形: 博学的人 调弄 弹琴 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指管乐器 指弦乐器 形体,躯体 指官府文书 大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不加装饰的琴 丝竹: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注意:特殊句式 何陋之有?(倒装句,宾语前置的标志)应为“有何陋” 课文赏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何陋之有。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主谓句独立性,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 不译。 课文赏析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苔痕上阶绿。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上:名词作动词,蔓延。 乱:形容词作动词,扰乱。 劳: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劳累。 知识拓展 设喻引题 山 水 仙 龙 喻 喻 陋室 德馨 主旨:惟吾德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起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整体感知 2、作者写作此文,从哪些方面表现出“陋室不陋”的? 一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说居住环境清幽。 二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则表明交往人物不俗。 三是“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则表现作者生活情趣高雅,从这三个方面表现出作者要表达的是“陋室不陋”。 二、整体感知 3、《陋室铭》一文中,作者认为“陋室”的“陋”与“不陋”不在于“陋室”本身,而在于: 居陋室之人的品德 二、整体感知 4、《陋室铭》开头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开头运用起兴和类比的手法,突出“惟吾德馨”这一主旨, 强调自己品德的高尚。 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 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三、研读共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