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1420

21.2古代诗歌五首 望岳【2025春七下语文情境教学课件+视频】

日期:2025-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377389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1.2,古代诗歌,五首,望岳,2025,七下
  • cover
(课件网) 统编2024七下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025年春七下语文情景教学课件嵌视频(统编2024版) 学习目标 1 知识必备 2 整体感知 3 望泰山之雄 4 思考探究 5 课堂小结 6 积累拓展 7 目 录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1.朗读诗歌,品味节奏和韵律,把握诗歌内容。 2.研读诗歌,从“望”的不同角度,品析所望之美景。 3.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的远大抱负和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杜甫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巨变,因而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尊为“诗圣”。 代表作:《望岳》《登高》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知识链接 知识必备 泰山 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 。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 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解决生僻字,扫清阅读障碍,了解诗歌的内容。 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 点我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望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ài cénɡ zì fú 划分诗歌节奏 通押iɑo韵 声有余韵,将字尾适当拖长。 望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liǎo xiǎo niǎo xiǎo 理解诗词大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的景象怎么样?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指泰山。 指山色。 不尽。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天地、大自然。 聚集。 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分。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同“层”。 眼眶。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当,终要。 登上。 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望飞鸟归林。 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观览天下的众山都变小。 诗人“望”到了什么? 由此生出了怎样的感慨? 1.这首诗是诗人登上泰山游览所写吗? 望泰山之雄 望 岳 不是。 诗人望到了什么呢? “望”,指在一定距离之外眺望。因为诗人并没有登上泰山,故本诗是诗人眺望泰山时有感而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远观之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把一切美景都集中于泰山,同一时间,山南山北的阴晴、明暗截然不同。 近眺之望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上面层层白云涌动,诗人感觉自己胸中的云气回荡,诗人还目不转睛地欣赏泰山上空的鸟儿回旋。 仰视之望 诗人想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 想象之望 2.本诗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这首诗是按照自远而近的空间顺序和自朝至暮的时间顺序所写的。 3.首句是如何将诗人的情感表现出来的?有怎样的特点?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夫如何”写诗人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到的答案。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用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