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2210

18威尼斯的小艇 教案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4147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威尼斯,小艇,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18《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 “世界各地 ”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本 单元是在五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 写 ”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文以其生动的描绘、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威尼斯这 座水城的独特风貌,特别是小艇在当地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旨在引导学生理解 感悟动景、静景描写的画面和情感内涵,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趣。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了一些文章的表达方法。 但学生对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城市风貌缺乏直观的认识和生活体验,对于“小艇 是威尼斯主要交通工具 ”这一现象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难以深刻体会威尼斯独 特的水城风情;上学期已经学过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但理解作者如何抓住事 物特点进行细致描写,以及领悟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并能在自己的 写作中运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写作特点; 语言运用:学习和体会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试着用学到的方法来介绍一种事物的特点。 思维能力:领会作者描写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和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同威尼斯的关系。 审美创造:领会作者描写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和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并试着运用静、运结合的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威尼斯风光视频,提问:“这是哪个城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引导学生交流对威尼斯的初步认识,聚焦小艇穿梭画面。 2.引出课题,并板书。强调易错字,如“艇 ”右边“廷 ”的写法,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指导。 3.简介作者:马克 · 吐温 马克·吐温(1835-1910) 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设计意图:通过视听冲击建立直观印象,引发学生对异域风情的探究兴趣,为 后续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感知,梳理文脉 (一)问题出示, 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和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二)学生汇报,检查成果 1.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重点指导“艇、祷、雇 ”的读音。 (2)生字卡片游戏:“小艇部件大比拼 ”(艄、舱、帘等) 2.语境解词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纵横交叉、操纵自如、簇拥 ”等词语,如联系上下文、 找近义词、"纵横交叉"用手势模拟河道,"簇拥"情境表演等。 3.文脉梳理 (1)问题链引导:“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 (2)思维导图填空:外形特点→(驾驶技术)→(生活关系) (3)多种形式读文:初步感知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多感官参与突破字词关,思维导图训练逻辑思维,为深度阅读 搭建认知框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生字词, 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精读品析,学习表达 (一)品读“小艇之奇 ” 1. 自由读第 2、3 自然段,思考: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点?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