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高一化学 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我国科研人员利用电离辐射作为赋能方式,同时利用水辐解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和水合电子,实现了(与的氧化还原偶联反应,在室温下合成了。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物质均属于有机化合物 B. 三种物质均属于共价化合物 C 三种物质均难溶于水 D. 和的过程中和均表现出氧化性 2.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 A. 的电子式: B. 1,二溴乙烷的结构式: C. 乙炔的结构简式: D. 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 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 B. 人造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蚕丝和人造丝织物 C. 唐代蜡烛的主要成分是动物油脂,油脂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D. 现代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油的分馏产物———石蜡,石油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4. 下列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碱性: B. 沸点: C 氧化性: D. SiC中C显负价 5. 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是 A. 将二氧化硫通入氢硫酸中产生黄色沉淀: B. 用食醋去除水垢中的 C. 少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 D. 用溶液能有效除去误食的 6. 下列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氨 B.除去中混有的少量HCl C.验证具有漂白作用 D.制备乙酸乙酯 A. A B. B C. C D. D 7. 实验现象表明,乙醇与钠的反应比相同条件下水与钠的反应缓和得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与钠反应的过程中,乙醇分子和水分子均发生了氢氧键的断裂 B. 将钠投入无水乙醇中,钠会沉入液体底部,说明乙醇的密度比水的小 C. 乙醇与钠的反应缓和得多,说明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相对比较活泼 D. 若将质量相同的钠分别投入足量乙醇和水中,则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相同 8. 工业上常用的一种海水提溴技术叫做“吹出法”,流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过程中通入的目的是氧化海水中的Br B. “吹出”过程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吹出溶液中残留的 C. “吸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D. “蒸馏”过程中通入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过量的 9.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b中现象不能证明a中产物生成的是 a中反应 b中检测试剂及现象 A 浓分解生成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 与浓HCl生成 淀粉溶液变蓝 C Cu与浓生成 品红溶液褪色 D 浓NaOH与溶液生成 酚酞溶液变红 A. A B. B C. C D. D 10.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等功效。丹参素是丹参水溶性成分中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中有2种官能团 B. 该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 该物质能与溶液反应 D. 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反应 11. 可用于反应机理研究。实验发现,一定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与,反应一段时间后,核素存在于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和互为同位素 B. 质量相同的和所含的电子数相同 C. 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和所含的中子数相同 D. 在中检测出,可以证明与生成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12. 硫铁矿矿渣周围的酸性废水中存在硫细菌和铁细菌,可促进的溶解,相关的物质转化如图,其中①~③均完全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②、③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硫细菌的存在可减少覆盖在硫铁矿矿渣表面的S C. 温度越高,的溶解速率越大 D. 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