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托物言志(寓意)类 所言之志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马说》:表达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所用 手法 《陋室铭》 ①类比:开头四句使用类比,用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以“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结尾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表明作者以诸葛亮、扬雄为自己的楷模;②引用、反问:结尾引用孔子的话进行反问,具有雄辩的力量,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同时巧妙回应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 《爱莲说》 ①衬托: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展现莲高洁傲岸的品格;②象征:以菊象征隐居避世者,以牡丹象征追名逐利者,以莲花象征品格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者;③排比:“予谓菊……花之君子者也”。 《马说》 ①比喻:千里马比喻被埋没的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摧残人才的统治者,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②设问:结尾“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揭露封建制度下人才受压抑的不合理状况。 (一)陋室铭 【甲】《陋室铭》(文略) 【乙】予性不爱观剧,在京师一席之费,动逾数十金。徒有应酬之劳,而无酣适之趣。不若以其费济困赈急,为人我利溥也。予六旬之期,老妻礼佛时,忽念:诞日,例当设梨园宴亲友。吾家既不为此,胡不将此费制棉衣袴①百领,以施道路饥寒之人( ) 次日为余言,笑而许之。予意欲归里时,仿陆梭山②居家之法:以一岁之费,分为十二股,一月用一分,每日于食用节省。月晦③之日,则总一月之所馀别作一封以应贫寒之急。能多作好事一两件,其乐逾于日享大烹之奉多矣,但在勉力而行之。 (节选自张英《聪训斋语》) 【注释】①棉衣袴(kù):棉质的衣裤。②陆梭山:陆九韶,南宋著名学者。③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1.(4分)请根据语境,参考下列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有仙则名 词性推断法:“名”在这里是动词 _____ (2)动逾数十金 课内迁移法:不敢稍逾约 ____ (3)忽念 查阅词典法:①惦念,怀念;②思考,思虑;③诵读。 _____ (4)笑而许之 语境推断法:由前文的“笑”可知,作者对妻子的想法持肯定态度。 ____ 出名,有名 超过 思考,思虑 答应 2.(2分)请从“乎”“焉”“也”选择一个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以施道路饥寒之人( ) 乎 3.(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则总一月之所馀 别作一封 以应贫寒之急 / / 4.(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能多作好事一两件,其乐逾于日享大烹之奉多矣。 能多做一两件好事,它的快乐大大超过每日享用丰盛的食物供给(的快乐)。 5.(4分)君子的“德馨”在刘禹锡和张英两人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甲、乙两文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甲文段中刘禹锡生活情趣高雅,远离世俗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表现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段中张英不喜消遣、应酬之劳,愿意节衣缩食,将省下来的费用去接济贫困百姓,表现出勤俭节约、助人为善的君子美德。 【乙文参考译文】我生性不喜欢观看戏剧,在京城观看戏剧一个席位的费用,常常超过几十金。只有应酬的劳累,却没有畅快舒适的乐趣。比不上用这笔费用去赈灾救急,帮助别人对我的益处广大。我六十岁那天,妻子在礼佛的时候,突然思考:生辰的那天,照例应该用戏班招待亲戚好友。我家既然不这样做,为什么不用这些钱制作百件棉质的衣裤,来分发给道路上那些饥饿贫寒的人呢? 第二天妻子对我说了这个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