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5896

8.1.1 日本-2024-2025学年人教2024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课件(共63张PPT)

日期:2025-05-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311410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8.1.1,日本,-2024-2025,学年,人教,2024版
  • cover
(课件网) 8.1.1 日本 第八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日本》(第 1 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与气候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日本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初步建立 “自然环境→区域发展” 的分析思路。 二、课程目标 运用地图准确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和领土组成(四大岛及周边岛屿)。 通过地形剖面图和气候资料,归纳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理解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结合案例(如多火山地震、季风气候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日本民居、农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小组合作与地图探究,提升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强化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素养。 三、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具体表现 区域认知 能在地图上指认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及主要城市,识别其作为岛国的地理特征。 综合思维 分析日本地形、气候与农业类型、传统民居之间的因果关系。 地理实践力 运用地图和资料,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人地协调观 理解日本人民如何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2. 日本的地形与气候特征3. 自然环境对日本的影响 1. 日本气候的 “海洋性” 特征分析2. 火山地震带的成因与防灾措施的逻辑关联 五、教学方法 地图探究法:通过 “世界地图”“日本地形图” 等,引导学生自主获取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等信息。 对比分析法:对比日本与中国(或亚洲大陆)的气候差异,突出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 案例教学法:结合 “富士山”“樱花季”“防震建筑” 等案例,具象化抽象地理知识。 小组讨论法:分析 “日本多山地形对农业的影响”“火山活动的利弊” 等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六、课时设计 1 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活动: 播放短视频《日本印象》(含樱花、富士山、新干线、和服等画面),提问:“视频中展示了哪些日本的特色元素?这些元素与日本的自然环境有什么联系?” 展示 “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 图,引导学生观察日本与亚洲大陆的位置关系,提问:“日本是一个岛国还是内陆国?它与哪个大洲隔海相望?”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并列举日本特色,尝试关联自然环境(如 “樱花盛开与气候温暖有关”“富士山是火山”)。 观察地图,回答日本的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岛国)。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素材激发兴趣,结合地图快速建立 “岛国” 的空间认知,为后续学习铺垫。 (二)新课讲授 1. 多山的岛国(15 分钟) 教师活动: 领土组成:展示 “日本领土组成” 图,标注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周边岛屿,提问:“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哪个岛屿面积最大?”(本州岛) 强调 “岛国” 特征: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如神户、横滨),对渔业、造船业、海运有利。 地形特征:展示 “日本地形剖面图” 和 “日本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 山地、丘陵占比(约 75%),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富士山(海拔 3776 米,活火山,日本最高峰)的位置与象征意义。 火山地震带:播放动画演示 “板块运动”,解释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提问:“火山活动会给日本带来哪些影响?”(利弊分析:火山灰肥沃→农业,地震灾害→防灾措施) 学生活动: 在地图上指认四大岛位置,记忆名称与分布。 观察地形剖面图,归纳地形特点,理解山地多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集中于沿海平原)。 小组讨论火山地震的利弊,如 “富士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